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基层档案室资料归纳和利用

2012-12-29

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发挥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单位档案工作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档案为单位各项工作,特别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馆内决策服务,为丧属提供服务。收集利用反馈信息,了解和研究档案的反馈信息,可以了解档案信息发挥作用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档案利用率。

服务对象的差异,需求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的材料,因此收集材料的多少,价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现代档案材料的利用率。

为从源头上保证馆档案室收藏资源,我馆反复多次修改归档范围,保管期限,使之更加合理化,同时档案的载体也实行多样化,除纸质外还包含了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

四、实现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标准化

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工作标准化。 新时期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但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前提。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内容包括案卷组织的方式、格式、分类规则、著录和索引规则,文献编纂规则等。

这些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都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的技术,光盘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少不了懂得先进技术的人才。只有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懂得先进技术的人才和先进的思想并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新时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五、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在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计算机数据的准备工作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对于那些建馆时间较长的综合性档案馆来讲由于馆藏案卷多著录工作不仅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进展速度。在著录工作中只要掌握了以下重点便基本可以取得著录工作“多”、“快”、“好”兼而有之的效果。

1. 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社会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2. 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这样处理不仅能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著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节约了时间、人力与财力又提高了效率。

3. 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六、加强档案人员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新的归档方法是以档案工作的现代管理为前提的,没有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不具备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也是不能胜任工作的。对文件级档案管理,业务人员要加以正确认识,不仅要加强新的档案整理办法,而且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要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除了计算机及其配套设施必须跟上外,首先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变静态档案信息为动态信息,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要加快开发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同时,要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现有的各种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加强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当然加强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和人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条。

所以说,抓好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是奠定档案事业长足进步的根基。要加强人才专业培训,吸收各方面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壮大充实档案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

威廉希尔app  档案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