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档案学高等教育发展的突破点

2012-07-31

将构建一个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模式作为档案学教育发展的突破点,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各档案学专业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应该说,全新的社会信息环境和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学科发展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为档案学科的教学模式在一体化方面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然而由于各校档案学专业的建设起点、背景与发展历程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综合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出现了若干种不同的形式,诸如"加法模式"、"抽样模式"、"关联模式"、"整体模式"、"自我更新模式"等等.这些不同模式在各不同高校的相继出现,是档案学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根据自身特定条件,走多学科交叉、融合之路,力图用相关学科(主要是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学科)的营养滋润和促生档案学科新的生长点.这种交叉、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发展各学科的群体优势,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性和丰富教学资源,进而使档案学专业教育目标的优化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教学模式的构建只是为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形式上的可能,真正合格的符合现代信息社会需求的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尚需要由教学模式的内涵因素来发挥作用,而教学模式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下述几种主要因素:

树立学导式的教学观念.该观念的核心是从传统的"重教"向"重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均以教师为中心,这一传统作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是为了"学"这一根本目的.新的教学模式应当把学生看成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其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并养成学生自己对本身学习的负责精神.为此,我们应当采取学导式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组织课堂讨论、课堂发言,甚至开展课堂辩论或进行模拟教学,因为积极的教学模式最终应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和接受者.

不断更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决不应当是对相关课程的简单拼凑或硬性移植.应当承认,我国大多数院校档案专业使用的主干课教材是相对滞后的,课程内容上的陈旧,老化,重复现象也较为突出的,尽快集中力量编写一批反映国内外最新档案学成果的高水平教材并付诸应用是更新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而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在档案学专业的应用要围绕档案学自身的专业特色来选择教学内容,也就是说,宽口径的教学内容无论如何,也不能宽到没有中心的地步,因为借鉴相关学科的知识营养,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各校档案学专业主管教学的领导和有关教师应在此方面把好关.

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档案学专业本身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模块的安排上虽然进行了强化,然而落实到实际教学模式中则应采取多层次、多途径、多手段的灵活多样方式得以实施.首先,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以创造实践机会,在切实加强与实际档案工作部门合作的同时,尽量让学生多参与一些实际的工作,让学生在档案工作的实际中增加能力的锻炼.其次,是完善加强档案学实验室建设,在充分保证学生实习时间的同时,不断更新并增加实验项目的内容,尤其应增加计算机档案实践软件开发的实习.第三,加强写作实践的训练,我们可通过学年论文、实习报告,参与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总之,将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纳入教学模式之中,是使学生实际能力有实质性提高的有效手段.

积极向上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不单单是一个教风问题,它实际上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是档案专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档案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而言,其一旦进入社会以后,必须能够在为社会提供优质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基于此,我们应自觉地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之中,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和需要而因材施教.在本科生阶段,尤其应注意学生们创新技能的训练,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培养其创新思维,进而使其具备基本的创新功底.

更多内容请进入:

威廉希尔app 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