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一是指过去事实的记载;二是指已过去的事实;三是指经历,底细;四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进程,沿革,来历;五是指以过去的经历和事迹的痕迹;六是指历史学科。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历史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西汉货币,汉兴时承袭秦“半两”,经高后、文帝和武帝的一再改革,逐步完善了铸币形制和货币制度,是中国货币史中的重要一环。可是,最早记述西汉货币的《史记.平准书》有乱简现象,加上班固在《汉书》里对其又做了些不符合实际的修正,从而误导了后世学者,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近几十年来,由于有关出土文物的增多,研究工作的深入,启发了我们对西汉货币有了个重新的认识。
《史记》的原意
司马迁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开始编纂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称《史记》。该书是记述西汉史实的原始稿本,是研究西汉货币的可靠依据。现将其中有关部分依次分列如下: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王码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仁宦为吏。”(1)“高后二年(前186),行八铢钱。”(2)“至孝文时,荚钱益多,轻”(3)“五年(前175),除钱律,民得铸钱。”(4)“乃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天子,其后卒以叛逆。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号码了氏钱布天下,而铸钱之禁生焉。”(5)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武帝于公元前140年即位),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瘐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6)
“自孝文更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今半两钱法定四铢,而奸或盗摩钱里取 (音浴),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7)“建元五年,行三分钱。”(8)“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9)
“其明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仓廪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于是县官大空,而富商大贾或 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群皆低首仰给。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10)
“有司言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黄色为下。”“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黄色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曰白选,直三千;二曰以重差小,方之,其文马,直五百;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直三百。”(11)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 焉。”(12)
“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仰给县官。县官空虚,于是承上指,(《集解》徐广曰:元狩二年)请造白金及五铢钱。”(13)
“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即元鼎元年)赦兄弟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数。赦自出者百余万人。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抵无虑皆铸金钱矣。”(14)“郡国多奸(私)铸钱,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侧,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侧不得行。白金稍贱,民不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白金终废不行。是岁也、张汤死,而民不思。”(15)
“元鼎二年(前115),汤有罪自杀。”(16)
“其后二岁(即元鼎四年),赤侧钱贱,民七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即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都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17)
司马适在《平准书》结尾时,根据了中国货币的起源与发展,随后说:“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溢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18)
文物的印证
史书是人写的,记述可能出错,加上成书之后,还可能发生误抄、脱简、乱简等情况,论误在所难免,要纠正其过失,只有依靠当时的物证----现在的出土文物来补正。现将有关西汉货币的部分出土文物列兴如下:
1980年四川青川县郝家坪50号墓出土了与秦昭王元年(前306)纪年木牍同出的“半两”钱7枚,最大的直径是32.1mm、重9.8g,最小的直径是27mm、重2.0g,该墓距秦始铸“半两”钱的惠文王二年只30年,其钱是秦国的初行钱。(19)1962年陕西长安县韦曲乡首帕张堡出土一釜,内藏古钱1000枚,符合秦朝《金布律》“千钱一畚”的规定,是秦统一中国后行用的货币。该批古钱除“两甾”、“ 益化”3枚外,其八997枚均是秦半两,其重4484g,平均枚重4.5g,其中最重的11g、最轻的1.7g。(20)上述出土文物印证了《史记.平准书》所记秦半两“随时而轻重无常”,并且,进一步说明不论是战国时的秦国,还是统一中国后的秦朝,其钱币均是“轻重无常”的。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出土的《金布律》规定:“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秦王朝自己亦承认钱币“美恶杂之”的事实。同时,该规定还印证了《史记.平准书》说秦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是指不论钱体本身的轻重,均按其文“半两”青铜的价值来使用。
1975年9月洛阳613研究所工地出土一块“半两”残陶范,范上有钱模8枚,钱径2.5cm、穿宽0.9cm,边缘极薄几乎成刃状,穿部较边稍厚,肉部从穿至边成弧面,钱文阴刻,“半”字下横、“两”字上横很短。(21)这就是汉兴时高祖“更令民铸钱”的钱范,钱范证明当时并不铸荚钱。
1977年安徽阜阳汝阴侯灶夫妇墓出土西汉半两钱33枚,(22)其中钱径3cm的13枚,是高后二年铸行的“八铢半两”,其余钱径在2.2--2.7cm的是什么钱呢?按汉代边寨居延地区出土的简书,其中EPT9.87号记载:“姜四两,两二钱七分,直囗”,(23)可见汉时钱以下有“分”的单位,此类钱重四铢,正合“八铢半两”的十分之五,即史书所指的“五分钱”,后来钱界称其为“无郭四铢半两”是不适宜的。
1982年冬山东省博兴县辛张村出土三块石范,其中两块一面刻“五分钱”、一面刻“榆荚钱”,荚钱径1.1、穿宽0.7cm,“钱制较小,形似榆荚”。(24)双面钱模石范说明,高后时“荚钱”与“五分钱”同时铸造。
1960年湖南长沙砂子圹5号汉墓出土“五分钱”式的铁钱33枚,钱径2.4cm,重2.8g,可证高后行五分钱时,湖南长沙国就按其钱式铸行铁半两,(25)这是中国最早的铁钱。
下一篇:清代小农家庭规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