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法国汉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

2013-03-08

1822 年,法国亚细亚学会诞生。这是西方成立最早的亚洲研究学术团体,其会刊《亚细亚学报》已出版近300 卷,其中中亚史与丝路史的文章分量最大。法国著名汉学家和西域史学家雷慕沙于1829 —1932 年,伯希和于1935 —1945 年曾出任该学会会长,一大批汉学家曾出任副会长。至于领导过该学会的伊斯兰学家、阿拉伯- 波斯学家、突厥学家和印度学家则更大有人在。开办于1889 年的吉美博物馆则专门收藏阿富汗以东的西域艺术品和文物。法国《亚细亚丛刊》中,也发现过不少有名的有关丝路的论著。

1898 年12 月15 日,根据法国印度支那总督杜梅的命令,创建了法国印度支那古迹调查会,并将这一机构的学术监督权委托给了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一年之后,又根据1900 年1 月20日的决议,该机构易名为法兰西远东学院。其宗旨是从事考古勘察、搜集稿本著作、保护古迹文物、研究从印度到日本的整个远东亚洲的语言文化遗产与历史文明。它虽然将重点放在南亚和东南亚,但也关注东北亚和中亚。三条丝路,特别是西南丝路与海上丝路,便成为其重点研究学科。

在考古学方面,从本世纪初叶起,法国远东学院便把在中国考古学的任务委托给沙畹,它也委托给该院第一位寄宿生伯希和率领另一个考察团,这些都成了划时代的事件。沙畹的考察团于1904 年在华北活动。他们对汉代墓葬和中世纪佛教雕刻等重要文物进行了系统地勘察和研究(这是史无前例的) 。1908 年赴西域的伯希和考察团在敦煌得以搜集到6000 余卷写本,其古老程度均被断代为公元6 —11 世纪,四分之三为汉文卷子,四分之一为藏文、突厥文、粟特文和于阗文写本。此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越南境内自汉至唐的所有古汉墓都由法兰西远东学院做了系统发掘,它们都是中国在该国移民地的遗迹。

在史学方面,法国汉学界在此领域中完成的大部分著作都应归于法国远东学院的老成员。

在宗教学和哲学方面,继伯希和于本世纪初有关中国的摩尼教和祆教的著作之后,便是马伯乐(佛教传入中国) 、戴密微(中国禅宗) 与谢和耐(神会禅师语录、寺院经济) 等人对佛教的研究。

在语言和文学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伯希和以其奇迹般的学问而写成的语言学著作,主要是历史地理学和中文书目录。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