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十四世纪高丽僧人惠勤行迹考

2013-03-07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提要:近年来,来自印度的胡僧指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排比,转将其主要弟子“懒翁”亦慧勤作为考察对象。重要的结论如下:慧勤的佛门主旨,以西来的印度高僧、大都路法源寺指空和杭州路净慈寺“平山”二师传授为主,从而形成强烈的个性。这种个性的体现,一言以蔽之,也就是以“恶言”、“毒语”来表述真、善,表率佛旨、释义。其之成为丽末“巨僧”,无论“觉悟”还是成名,与另一位“巨僧”普愚亦“太古”一样,均在于旅居中国的时段。而“游学”异域和“从学”异师的“传统”,当王、李二姓“革命”之际,仍为慧勤的不少徒子甚至徒孙所继承,从而展示了半岛佛教史的灿烂一页。

王氏高丽一朝,常以崇奉释教为“国尚”。当其末叶,又有禅僧慧勤亦惠勤出世,名动一时。慧勤,以自号“懒翁”、加号“普济尊者”、谥号“禅觉”著称。《懒翁和尚集》卷首觉宏《慧勤行状》:“师讳慧勤,号懒翁,旧名元慧,所居室曰江月轩,俗姓牙氏,宁海府人。延祐庚申(七年)正月十九日生”。“[宣光]丙辰(六年)师适疾作,舆出三门。五月七日,方到骊兴,寓神勒寺。到辰时,寂然而逝,十五日也。师寿五十七,腊三十七,谥曰禅觉”1。李穑《牧隐稿》卷文14《惠勤塔铭》:“师讳惠勤,号懒翁,初名元惠,享年五十七,法腊三十八,宁海府人,俗姓牙氏”2。其剃度初期,《懒翁和尚集》卷首《慧勤行状》:“既长,机神英迈,即求出家。年至二十,见邻友亡,中心痛悼,遂授功德山妙寂庵了然禅师所祝发”。“至正四年,到桧岩寺,时日本石翁和尚寓兹焉。一日下僧堂,击禅府云:大众还闻么?大众无语,师呈偈云:选佛场中坐,惺惺着眼看。且闻非他物,元是旧主人。勤修四载,一旦忽开悟,欲往中国寻师访道”3。“石翁”,后回国,而较慧勤大十九岁的普愚和尚,与之有着“心灵相通”的神交。《太古和尚集》卷下《寄日本石翁长老》:“吾以恁么寄,师亦恁么通。吾诚无得失,师岂有无功?海东山岳香,扶桑一点红。可怜云雪子,几乎表家风”4。

慧勤在中国的求学,以参拜指空、“平山”、“千岩”三师为要。白文宝《淡庵集》卷2《懒翁语录序》:“懒翁往游燕都,又入江南,得参指空、平山,授以法衣、麈尾。于佛法既积力久,帝优加褒奖,令驻锡广济禅寺,赐以金襕佛字,大敭其法。而又平居,示人句偈多矣”5。权近《阳村集》卷15《赠玗野云上人后序》:“且以吾(玗野云)师(慧勤)之德,犹不惮走数千里,抵燕谒指空,抵江之南谒平山,以质其得然后归于正。于是,与其友权仲英约将之中国,历名山访求尊宿如向所谓指空、平山者以就正焉”6。《牧隐稿》卷文14《惠勤塔铭》:“至正[八年]戊子三月,至燕都,参指空,答问契合。十年庚寅正月,空集众下语无能对者,师出众吐数语,三拜而出。空西天八代祖也。是春,南游江浙。秋八月,参平山。辛卯春,抵宝陀洛迦山拜观音。壬辰,至伏龙山参千岩。是岁,北还,再参指空,空授以法衣、拂子、梵书。于是,放涉燕代山川,萧然一闲道人也,名闻于内。[十五年]乙未秋,奉圣旨住大都广济寺。丙申十月望,设开堂法会,帝遣院使也先帖木儿赐金襕袈裟、币帛,皇太子以金襕袈裟、象牙拂子来锡。[十八年]戊戌春,辞指空,得投记,东还,且行且止,随机说法”7。

慧勤在江南的活动,《懒翁和尚集》卷首《慧勤行状》所及更为详细:“是年(至正十年)三月,离大都,到通州上船。四月八日,到平江府[路]休休庵结夏。七月十九日,将行,长者请留,师题一领赠之。八月,到净慈禅寺,蒙堂老宿问,师以偈答。老宿无语,师即参见平山处林禅师。十一年辛卯二月初二日,辞退山,师礼辞,诣明州(庆元路)补陀洛迦山,亲见观音,廻来育王寺瞻礼释迦像,是寺长老悟光以颂赞。又见雪宿和尚,到明州,见无相和尚,又见枯荣和尚,对座良久。壬辰四月初二日,到婺州[路]伏龙山参见千岩长和尚。是日,适集江湖千馀人,试选入室。师作颂呈似。岩问云:大德从甚处来?师云:净慈来。岩云:父母未生前从甚处来?师云:今朝四月初二日。岩云:明眼人难瞒。即许入室,因留同饭。过夏至夏末,辞去。到松江[府],见了堂和尚、泊庵和尚,不敢罗笼”8。参拜平山法师的“净慈禅寺”,盖在杭州路。周密《武林旧事》卷5《湖山胜概》:“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宋]孝宗尝临幸。山曰南屏,有慧日峰,旧名慧日永明。太宗赐寿宁院额。孝宗御书慧日阁。有千佛阁、五百罗汉堂。画壁作五十三参等。理宗御书华严法界正徧知阁等额。寺后庵宇甚幽。大抵规模与灵隐相若,故二寺号南北山之最”9。

其后,慧勤北返,再行参拜指空,并游历燕南、山西各地,又曾“奉圣旨”主持广济寺。《懒翁和尚集》卷首《慧勤行状》:“是岁(至正十三年)三月,还到大都法源寺,再参指空,迎入方丈,请茶,遂以法衣一领,拂子一枚并梵草信书一纸付嘱。因留一月,辞退,游历燕、代山川,数载道行。闻于帝,乙未(十五年)秋,奉圣旨住大都广济禅寺。丙申十月十五日,设开堂法会。帝遣院使也先帖木儿赐金襕袈裟并布帛,皇太子亦以金襴袈裟、象牙、拂子赐之。是日,千岩僚佐约与士庶、诸山长老、江湖衲子俱会。师受袈裟,拈起问中使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尽是一个法王身。未市这个,向甚么处披?中使云:不会。师指左肩云:向这里披。又问大众云:湛然空寂,本无一物。灿兮烂兮,从何而出?大众无对。师云:九重宫,金口中。乃披拈香祝圣罢,又拈香云;此一辨香,举为西天一百八祖指空大和尚、平山和尚用酬法乳之恩,升座普说。十七年丁酉,退院,游燕、蓟名山。还过法源寺,问指空曰:弟子当往何处?空云:汝还本国,择三山、两水间居之,则佛法兴矣”10。正是在这段时间,成就了其在宗教界中的非常声望。景闲《白云和尚集》卷首李穑《白云和尚语录序》:“余(李穑)之游燕也,懒翁方以道举,动天子开堂说法,乡人尤皈仰焉”11。

注释:

1 汉城,文集编篡委员会、景仁文化社《韩国历代文集丛书》影印本,页249、263、264。

2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121上。

3 页250。

4 汉城,文集编篡委员会、景仁文化社《韩国历代文集丛书》影印本,页564。

5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312上。

6 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韩国文集丛刊》标点影印本,页165上。

7 页121下、122上。

8 页252、253、254、255。

9 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1982年,页79。

10 页255、256、257。

11 文集编篡委员会、景仁文化社《韩国历代文集丛书》影印本,页4、5。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