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拉萨“噶玛贡桑”地名的由来

2013-02-26

二、格鲁派后来居上

正当噶玛噶举教派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宁玛、萨迦等教派中处于优势地位时,一个新兴的教派——格鲁派却以灌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前藏地区形成。

格鲁派创立者宗喀巴·洛桑扎巴,生于1357年,为朵麦宗喀地方人(今天的青海省惶中县塔尔寺所处地)。他自幼出家,在朵麦的近10年时间内,拜访噶当派确吉·顿珠仁青等诸多名僧习字学经,在五小明、显、密教经论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岁时,他前往乌思藏深造。先后拜噶当、直贡、蔡巴、萨迦等不同教派的著名上师,吸取了百家之长,对显、密二宗进行了广泛的闻、思、修和讲、辩、著,成为了“博学多闻、明辨通达,对显宗诸部经典,都能悟晓贯通;对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等均了悟在心”[3]的、在乌思藏各地名声远扬的贤哲。宗喀巴成名之时,西藏正处在教派林立、各自为阵的时期。萨迦、噶举等各派都不得人心,掌握教派权利的上层人物,同时又是掌握地方政权的封建农奴主。他们享有特权,占有农奴、庄园,残酷地剥削压迫百姓。僧人不守戒律、与人斗殴、娶妻生子、鱼肉百姓,遭到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宗喀巴为了规范教规戒律,整顿宗教,制定并实施了各种僧规,要求僧人们重戒律、苦修行、不娶妻、禁饮酒、禁杀生,并以丰富的、自成体系的 理论 ,创立了格鲁教派。他的“宗教改革”深得群众和各阶层人士的称赞和拥护。1409年,帕竹政权第五任第悉扎巴坚赞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宗喀巴在拉萨举办了为期15天的毛兰姆(祈愿)大法会。从此,祈愿法会一直被沿袭下来。同年,扎巴坚赞又大力赞助宗喀巴创建了格鲁派的第一座寺院—甘丹寺,并向甘丹寺捐献了许多庄园。1408年、1413年,明朝永乐皇帝先后两次派金字使团诏请宗喀巴进京,由于年迈体弱,特派其亲传弟子释迦也失代表自己进京朝见。永乐皇帝授予宗喀巴“西天佛子大国师”称号。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绛央却吉·扎西贝丹在拉萨西面的格培乌孜山脚建立了哲蚌寺,1419年,弟子释迦也失在拉萨北面色拉乌孜山脚建了色拉寺。宗喀巴去世后,他的弟子根敦珠巴在日喀则创建了扎什伦布寺;格鲁派的影响与日俱增,发展成为藏传佛教中的一大派别。格鲁派的迅速发展,给噶玛纠教派带来了危机,一场教派之争已经不可避免。

三、教派之争

在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中,格鲁派是最晚形成的一个。但它后来居上,势力发展很快,终于成为占有重要地位的教派。十六世纪中叶,格鲁派发展势头迅猛,从而引发了格鲁派寺院集团与西藏社会其他教派以及支持这些教派的地方贵族势力之间的激烈冲突。首先是噶玛噶举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贝却吉扎巴,又名却扎伊西,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他与当时控制着前后藏地方政权的仁蚌巴的关系极其密切。仁蚌巴首领顿悦多吉曾支持他在羊八井建立了羊八井寺,并拨给庄园和农奴,把红帽系活佛的主寺由乃囊寺迁往羊八井寺。仁蚌巴用武力控制拉萨以后,从1498年到1517年,长达20年的时间内,禁止哲蚌、色拉两寺的僧人参每年一度的拉萨祈愿大法会。祈愿大法会的主持人改由桑浦寺或噶玛派的喇嘛担任。还形成了一种不伦不类的规矩一格鲁派僧人见了噶玛派憎人都要施礼,在噶玛派势力强大的地方,格鲁派僧人得戴内外两种颜色的僧帽——内为黄颜色,外为紫红色,以便随机改变僧帽颜色,以示服从。当时,成为格鲁派教主的根敦嘉措(后来追认为第二世达赖喇嘛)被迫离开了哲蚌寺,避乱居住在山南沃卡,直到帕木竹巴的实力有所恢复,将仁蚌巴的势力赶出拉萨为止。仁蚌巴之所以如此敌视格鲁派,其背后有一个重要人物——噶玛噶举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扎伊西。“据说,1481年仁蚌巴武力攻击支持格鲁派的帕木竹巴就是却扎伊西主谋的。1498年,仁蚌巴势力发展到拉萨后,仁蚌巴禁止哲蚌寺、色拉寺的僧人参加一年一度的传召法会,这也是却扎伊西主使的”[4]。在此前后,对格鲁派采取敌视政策的不仅仅是噶玛噶举一个教派,“1537年,噶举派的直贡噶举也对格鲁派采取了敌对的态度,而且派遣武装力量来攻打宗喀巴创建的甘丹寺,只是在斡尔喀地方遇到保护噶丹寺的伏兵对受挫而返。但他们仍用武力迫使格鲁派的十八处属专,改宗直贡噶举”[5]。在这场斗争中,新兴的格鲁派处于弱势,因此,对噶玛噶举派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反抗斗争。但是,他们蓄势待发,并且 总结 出了一条经验一要生存就必须寻找新的强大的盟友和靠山。格鲁派于是

“改变了以往西藏佛教各派只和一个地方封建集团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了与各地方封建势力广泛建立‘施主’关系的新办法。格鲁派跳出了地区、民族界线,和满、汉。蒙古族统治者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十六世纪后半叶,格鲁派寺院集团形成后,经过与西藏其他地方势力集团,尤其是藏巴汗地方政权的激烈斗争,最终取得了西藏地区的统治地位”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