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研究

2013-02-20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提要:中学历史学科考试的重大改革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能力,要答好材料解析题,不仅应有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还应具有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掌握答题技巧。

关键词:中学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633?53

材料解析题自1989年问世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事实证明,这种题型是能够大面积地测试学科能力的。从1989年到1994年的材料解析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所选材料都很精到,都可以从中引出一些观点进行评价,同时题目中注意引导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用材料中的信息支持特定论点。

几年来材料解析题的命题方式在不断变化,难度也在逐年提高。引用的材料也由1989年的一段增加到四段,问题也由一问增加到多问。如1992年高考的第46题、1993年旧高考的第40、41题,1993年新高考的第49题和1994年新高考的第40题等都是四则材料组成。分数也由1989年的4分,增加到1990年、1991年、1992年的10分,1993年提高到15分,会考后的新高考增加到30分。

从1989年以来,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选材方法不断变化。1992年以前材料解析题选材内容是与课本内容直接相关的,而所要求的答案,也是考生在历史课中学过的。从1992年老科目组材料解析题开始,有的史料所述内容则是课本中没有出现的,所要求的答案也是考生在历史课本中没有学过的。如1992年历史高考试卷中的材料解析题第46题的材料2:“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摘自《胶滨语录》)材料2较之另外三则材料,较之1989~1992年的其它材料解析题所引的材料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在选材方法方面,材料2提及的“均田之制”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的北魏和唐朝部分,而在明朝部分没出现过。在考查目的方面,材料2主要是考查考生是否能运用在其他历史时期中学过的有关历史知识,分析所引另一历史时期的材料并回答问题的能力。材料2在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的出现,发出了选材方法改革的一个信号,那就是选材不受历史时期的约束,这一历史时期涉及的知识,可以推及到另一历史时期的材料中去。

1993年新科目组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在选材上又向前跨了一步,如1993年新科目组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第48题:阅读下列材料:

据雍正二十三年《苏州府长洲县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惟有不法之徒,不谙工作,为主家所弃,遂怀妒忌之心,倡为帮行各色,挟众叫歇,勒加银,使机户停职,机匠废业。致机户何君衡等呈请勒石永禁……(长洲县府决定)嗣后如有无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索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月示敬。”

上述材料中关于“叫歇”和“永禁叫歇”的有关内容,历史课本中完全没有涉及到,考生在课本中完全没有学过。从1989年以来,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选材方法和能力趋势看,从1992年和1993年材料解析题选材方法要求的比较来看,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命题推出了一种新的更高要求的选材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选材不局限于教材,大胆选取教材中没有涉及过的知识,选材更灵活、更富有弹性,这就是材料解析题选材的新动向和新趋势。但是,命题人员在材料中还是提供了一些与课本有关,供考生开拓思路的知识条件。如1993年新科目组高考试题第48题中“机匠”“机户”等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考生在中国古代史明清部分学过的,这就为阅读和分析以上材料提供了知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