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学历史图示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3-02-13

(二)注意运用中的灵活性,采用分部展现的原则,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章为例。首先 打出《红军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长征途中的重大事件,结合当时的局势导入新课。要求学生思考“一 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西安事变3个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促使西安事变爆发的 政治因素。在引导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依据教材讲述以下4个问题。1.日本侵略者的步步进逼;2.“一二 ·九”运动;3.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4.“七君子事件”。得出西安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人民抗日运动高涨、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感召和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四股政治合力作用在张学良、杨虎城 身上的结果。在讲述过程中依次出示并完成图示的上半部分。然后生动描述西安事变经过,结合当时局势分析 我党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最后将西安事变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分析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完成的图示,既表现了该章的知识结构,又是课后练习中问题的提示。

(附图 {图})

利用幻灯片可以部分遮盖的特点,将图示灵活地分部出示,把静态变为动态,再铺之人物、场景、表格等 幻灯片,的确让学生感到新奇,增强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积极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对教师来说,节省 了板书时间,有了更多课堂调控的机会。基本接近第(二)个目标。但学生上课笔记量较大、减少了上课熟悉 教材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课的质量。对普通年级较适合,文科班还得另辟途径。

第三轮,1990年9月—一1992年7月 教材在前两次(中国史3册、世界史2册)基础上增加《 中国近现代史讲座》,实验班为高中92级5班(文),重点实现实验目标(三)。

吸取前两轮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我重新设计中外全套隐喻型图示。即印发给学生的图示只有教材框架体 系和部分知识线索提示,具体内容通过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共同完成,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总课时不变的 情况下,不仅多上了《中国近现代史讲座》一书,还将高三下专题复习学生活动内容提前到高三上学期完成。 实验围绕目标(三)进行,强调了以下问题:

(一)更加重视图示设计的质量。随着1990年以来历史高考难度增大,我认真学习史学理论,使自己 站在较深层次把握教材体系,努力寻求符合中学生实际的历史思维过程,从教学目的出发,确定好每堂课的教 学层次、内容和检测手段,解决好图示设计的实用性。

(二)强调预习的质量,布置预习思考题,力求使图示成为学生形成答题思路的提示,为课堂的历史思维 训练奠定基础。

(三)课堂教学重点在形成“历史思路”上下功夫。文科教学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复习新课阶段,这是文科教学的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形成对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框架结构及具体内容的 认识思路。首先抓住关键词引发思维;其次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归纳要点,以点带面,形成整体思路;再 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较灵活的历史思维能力。

2.专题复习阶段,这是文科教学的关键一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原先分散在各章节、甚至 不同教本的相对孤立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类别、性质、联系进行归纳分析,编制成相互联系的、新的知识网 络。完成专题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历史的基本线索内在联系、发展规律等新的历史思维过程。我为学生 设计了全套专题隐喻型图示,仍以学生活动为主。

3.综合复习阶段,是文科学习的最后一环,也是历史思维能力训练的深化和实质性阶段。一方面要求学 生凭借图示,强化对知识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历史学科十大能力的表现和考查方式 ,同时注意分析吸收全国各地有关信息,设计带有较大综合性和角度新颖,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题目,使学生已 有的知识结构在答题过程中发生新的变化,思维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从中得到创造性思维的真实体验。

(四)在练习和检测题中贯穿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核。

在学校支持和师生共同努力下,三届实验班均收到实效。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普遍提高。不 少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学习历史的最大收获是知道了怎样学习历史。几届高考成绩突出。高88级6班升学率 、高分段、历史平均分均系全市第一。高90级3班上线率系全校第一。历史成绩比省平均分高15.7分。 高92级5班平均总分超过省中专录取线。当然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和多方面因素有关,是各科教师共同努力的 结果,但历史学科的作用也不可否认。

历史高考成绩一览表

(附图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