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高考历史命题突破思维定势的启示

2013-02-12

中国在世界历史的演进中落伍于何时?教材隐约给学生形成这样的印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鸦片战争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似乎中国落伍主要是西方列强侵略造成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对17世纪 中期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历史稍加考察,便不难发现。当英国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共和或立宪政体时 ,中国依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而且清朝前期与历史潮流相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当英美等国走上了发展 资本主义道路,英国甚至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迈进了工业文明的门槛时,自然经济依然在中国占主要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备遭摧残;当启蒙运动在欧洲闹得沸沸扬扬时,孔孟之道在中国依然禁锢着人们头脑,尽管出现 了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反响不大,思想界基本上仍是万马齐喑的局面。所以,中国不是因挨打才 落后,而因落后而挨打,挨打则导致进一步落后。此外,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两个“半”社会,从历史发展的 总趋势看,是进步还是倒退?诚然,从一个主权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就国家所处地位来说,当然不是历史的进 步,而是国家和民族的耻辱、灾难。然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来不是直线式的,也正是从此开始,中国人 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的近代化,面向世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等代表了近代中国前期历史进步的趋势;而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又为民 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奠定了物质基础;一次又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则又荡涤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污泥浊水,中华民族从沉睡到觉醒,从衰败走向振兴。因此,自鸦片战争 后,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说,不能认为是倒退。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几个问题

1、如何看殖民主义?对早期的殖民活动,教材以屠杀印第安人、奴隶贸易、野蛮地掠夺殖民地财富而一言 蔽之;无论从哪一方面说,殖民主义都意味着罪恶。然而,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指出 ,英国人的行为完全是为了摄取更大的物质利益,而且给印度人民带来流血、污秽、穷困和屈辱,但是它破坏 旧社会建设西方式社会的做法,乃是印度历史发展所必需的。这里马克思所言的“必需”,是指英国对印度的 殖民征服与掠夺,把印度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使印度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尽管它伴随着 压迫和奴役,但却是历史的进步。应该说马克思关于英国与印度这一问题的论断,对于认识资产阶级的殖民活 动都是基本适用的。

2、如何看1857年经济危机?1857 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然是资本主义自身不能克 服的痼疾的体现,但也证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若换一个角度考察,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发生,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国家已达到一定数量,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已在国民经济中 占主导地位,对外贸易在这些国家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这些条件,某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就不可 能严重影响到其它地区并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既然这样的危机已经发生,正表明那时确已具备了这些条件 。这些条件反映了工业社会正在逐步取代农业社会的实际状况,它的进步性是无可置疑的。

3、如何看“垄断”?对于19 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组织的形成,教材纯粹从批判的角度加以抨 击: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为我们所熟知。但是,垄断组织 毕竟是生产力发展所促成,它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必定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因为作为超大 型企业,它更有财力去购置先进设备,促使科技成就迅速应用于生产,更有能力了解世界市场信息,在一定程 度上减少生产盲目性;更需要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使企业管理成为一门科学;在垄断形成过程中进行的兼并 ,都是以设备先进、管理得当的企业,吞并落后的企业,然后加以改造,优胜劣汰。以美、德为例,过渡时期 两国垄断经济相对较发达,发展速度也最快,是最好的证明。

必须指出,我们在观察思考问题突破思维定势时,应以科学为依据,切不可误导误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 一个极端。

三、突破思维定势习题举例

选择题:

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

A. 表明工业社会正在逐步取代农业社会

B. 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完全不适应生产力

C. 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 是历史进步的曲折反映

答案:(ACD)

解题指导:应抓住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于19世纪中期这一关键,联系课本相关内容,分析这次危机 发生须具备的条件,答案便不难得出。

问答题:

1、 马克思在谈到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 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试结合印度社会 的变化情况,谈谈你对马克思这一论断的理解。

解题指导:解答此题应首先抓住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即英国人这样做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有益于印度人民, 而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物质利益,而且会给印度人民带来屈辱和灾难。然而,它破坏旧社会,建设西方式社会的 做法,则是历史发展所必需的。对于“双重使命”的辩证关系,在阐述时应注意把准尺度,即对于后者理解, 应更多地从客观上考虑。

参考答案:工业革命前,英国的生产水平并不比东方高,没有能力用商品来冲击印度社会的自然经济。因 此,英国殖民者对印度进行的是野蛮的暴力掠夺,那时印度社会仍处于封建闭塞的、经济自给自足的状态之中 。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由于资源不足,国内市场狭小,必须依赖殖民地的资源和市场,而处于原始的、封 闭的印度社会是无法适应这些要求的,必须打破它的原亚洲式社会的自然经济。而其建设性使命就在于它在实 际上对东方社会进行了资本主义的改造,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向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创造了客观前 提,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例如,19世纪中期英殖民者完全征服印度,客观上实现了印度在政治上的统一; 英国的统治摧毁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由劳动力得以出现;这些为印度建立西 方式的社会创造了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期,印度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生产方式。

英殖民统治的双重作用并不是同步进行的。它首先体现的是破坏性,持续的时间很长,表现很残酷,给殖 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它的建设性仅是从客观角度而言,并且往往是在较后一段时期内才表现出来。这说明 近代世界终归要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近代殖民主义则在客观上充当了历史发展的不自觉的工具。但这一点决 不是英国等殖民者的本意,他们决不是为了有益于殖民地人民,而是为了自己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马克思的 观点是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而言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2、马克思说:“垄断是好东西, 因为它是一个经济范畴……竞争是好东西,因为它也是一个经济范畴。 但是,不好的是垄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请联系资本主义发展史理解垄断、竞争是好东西,“不好的是垄 断的现实和竞争的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在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解题指导:解答此题应从“好”“坏”两方面分别先作理论上分析,即马克思所说的“好”,是指垄断、 竞争作为一个经济范畴,这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坏”是指当它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又必然衍生出剥削 压迫、侵略掠夺等罪恶。而后再联系资本主义发展史,仍从两方面以史实作具体论证。

参考答案:竞争、垄断是一个经济范畴,是好东西。因为马克思认为竞争是商品经济固有的经济规律,不 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是一种经济形态,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是经济竞争 促使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过渡到大机器生产,经过工业革命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形成 ,它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美、德两国在“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最 为迅速,原因之一,就是这两国垄断组织规模最大、程度最高;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约20年的“黄 金时期”,促成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好的是垄断、竞争的现实,当它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则使无产阶级备受压迫和剥削,使东方从属于西 方;为确保垄断资本的统治,垄断资产阶级走上了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外发动侵略,加强殖民掠夺的反动道 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和资本主义的竞争本质区别在于:一以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以追求最大利润为 目的;一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服务于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