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对墨西哥市场的研究

2013-02-12

二、马林诺夫斯基与德·拉·富安铁的合作研究

马林诺夫斯基初访墨西哥是在1926年。他是利用洛克菲勒财团之邀访美的机会成行的,当时,曾会见了马奴埃尔·嘎米奥。第二次访墨为1939年,与其第二个妻子娃雷塔·斯万同行,从亚利桑那州乘车进入墨西哥,逗留了一个月,并一直南下到了莫雷洛斯州。马林诺夫斯基与西班牙语文化圈的接近并非始于此时,根据其女儿艾莲娜的手记,马林诺夫斯基的母亲为寻求阳光之地,曾多次带着童年时代的马林诺夫斯基从波兰出发,前往地中海各地及西班牙的加那利阿群岛。后来,在特洛布里安德岛的调查之后,1920—1921年的一年间,他住在加那利阿群岛的梯内利菲,在第一个妻子艾尔茜·玛逊的帮助下,写成了《太平洋西部的航海者》。由于有这些经验,对他而言,亲近西班牙语文化圈当并非难事。

因此,在1938年赴美后继续滞留于耶鲁大学的情景之下,他把墨西哥选作田野调查的地方并非不可思议。此次赴美,虽说是利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给予的一年带薪休假 而成行的,他却没有按原计划返回英国。他后来一直呆在美国,这可能并非马林诺夫斯 基本人所愿,而是偶然因素所致吧。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 院缩编,他收到了来自英国的校长的信函,信中劝他就在耶鲁大学就职。于是,1939年 他把孩子们也接到了美国(此时,妻子艾尔茜已离开人世),并与已经交往了7年之久的 英国画家娃雷塔·斯万结婚,完成了他在美国生活的准备。

1939年,他成为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40年6月19日,他和娃雷塔一起离开纽约,乘船于6月24日到达韦拉克鲁斯。由此开车前往瓦哈卡、普埃布拉、乔尔拉、墨西哥城。随后,于7月24日在瓦哈卡开始进行了田野调查工作,并在9月底返回了耶鲁大学。1941年 夏天,他再次奔赴瓦哈卡,继续调查工作。纽约的卡内基财团为他提供了资助。正如马 林诺夫斯基本人在本书序言中叙述的那样,墨西哥方面成立了一个小型委员会协助他的 工作。当时,任国立人类学历史学研究所所长的卡索、内务部人口局局长嘎米奥、印第 安关系局局长恰拜斯·奥洛斯科、美洲印第安土著居民复权运动研究所所长莫伊塞斯· 萨恩斯等著名人物,都是该委员会的委员。卡索还特别推荐德·拉·富安铁作为他的研 究助手,而向德·拉·富安铁提供资助的则是墨西哥的教育部。

经过上述调查之后,在卡索的努力下,耶鲁大学人类关系研究所拨付资金,保证了德·拉·富安铁赴美的旅费和生活费(1941年1—5月)。在这5个月中,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铁合作完成了作为本书之基础的草稿,德·拉·富安铁回到墨西哥后,又为草稿写出了述评和说明,并把它寄到了美国。该草稿及述评在马林诺夫斯基去世后由娃雷塔·斯万保存,她去世后交给了艾莲娜等人。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他们的研究尚属初期阶段的成果,原稿也是面向学生而写的,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然而,1942年5月15日,他却因心脏麻痹而溘然离世,继续研究的计划未能付诸实施。1957年,也就是草稿完成后约15年,通过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历史学大学的学生会的努力,它被译成了西班牙文,墨西哥的学生这才初次接触到了马林诺夫斯基的作品。由于英文版在1982年之前尚未出版,因此,在英语世界中,它也是一部被人遗忘了40多年的作品。

马林诺夫斯基的合作者胡里奥·德·拉·富安铁究竟是何许人物呢?他于1905年出生在韦拉克鲁斯州靠近海岸的一个名为洋嘎的小村,在墨西哥城的国立自治大学学习过3年化学,中途辍学后,先后当过工厂工人、插图画家、记者等,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影响。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大恐慌时期,他在纽约生活了4年,干过诸如洗盘子等杂活。1932年,他回到韦拉克鲁斯州,受教育部雇用,在农业委员会联盟工作。1935年,他移居墨西哥城,患了眼病,后转攻人类学。

基本上是自学的他,手里拿着嘎米奥的《特奥梯瓦堪盆地的村落》和雷德菲尔多的《特波斯托兰》,进入瓦哈卡州的萨波梯卡山地亚拉拉古村,进行田野调查,据说约在1940年便完成了《亚拉拉古》(1949年)的草稿。与马林诺夫斯基协作的工作完成之后,德·拉·富安铁又陆续发表了有关恰阿潘的萨波梯卡的调查报告、有关民族关系的著作以及有关印第安纳的应用人类学的多篇论文。1951年,他成为印第安纳研究所所长,1970年与世长辞。

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铁的合作研究是如何进行的呢?两人相遇时,马林诺夫斯基已经56岁,两年后便去世了。德·拉·富安铁当时才35岁,很年轻,但他已对亚拉拉古的调查做了总结,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在墨西哥人类学界,一般多认为雷德菲尔多和墨西哥合作者比略·洛哈斯在尤卡坦半岛的合作研究是一次幸运的相遇;而关于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富安铁的相遇,则多数人都对德·拉·富安铁寄予了同情。比略·洛哈斯曾在瓦哈卡调查过程中造访过两人,并与他们一起生活了两周,他批评道:马林诺夫斯基才华横溢,但对德·拉·富安铁的态度颇为傲慢。可能由于这一点,在墨西哥人类学界,马林诺夫斯基的声誉并不怎么样。

我认为,指导调查的人是马林诺夫斯基,但有效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资料的,则应归功于德·拉·富安铁。正如马林诺夫斯基在序言中所述的那样,在他返回耶鲁大学后,德·拉·富安铁再次回到瓦哈卡,实地考察了万灵节和孤独的玛丽亚之祭日的市场。我认为,德·拉·富安铁原本就不是理论家,但他却是一位忍耐力极强、能做细致观察的人类学者,正如在其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支撑其研究态度的正是他和印第安纳人之间的共感。我的这个感想,乃是我在从我所在的密亥山地向他曾作为田野调查地的 亚拉拉古村进发的途中形成的。尽管历经了30年的岁月,他书中所刊载的地图仍十分有 用,他对方方面面的描述依旧活灵活现。他的主要著作《亚拉拉古》(1949年)虽然没有 理论,但却可以看出是对事物不轻下断言的作者所进行的确切的观察。另外,如果阅读 了本书收入的他的述评,就可以明白,实际上他甚至对一些细枝末节也做了认真的观察 ,他确实具备了一双通晓瓦哈卡民族志的人的慧眼。

总之,我认为,正是由于有了马林诺夫斯基的问题意识和德·拉·富安铁的细致观察与奔忙,才使得从这次未满5个月的调查中,形成了40年代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考虑到这段时间以及时代的限制,对二人的研究成果作出评价,正应该是我们晚辈学者的立脚点。

三、马林诺夫斯基从事的瓦哈卡市场研究的特点

读者对本书的叙述有时也许会感到无聊。《太平洋西部的航海者》一书也可能被认为如此。确实,20世纪20—40年代的民族志,其打动人心的力量已有几分被时代所“风化”了。可是,进一步思考则会发现,马林诺夫斯基关于瓦哈卡市场的研究还是提出了一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