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城市动迁中历史街区及其建筑的保护

2013-02-11

历史街区保护的目标是保持或恢复街区的传统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由于街区风貌的主导要素———建筑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其建造年代、风貌完好度、保存质量等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很少有整体风貌完好无损的街区。受现状建筑多样化的影响,大部分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如新建建筑对街区风貌的破坏、建筑老化带来街区风貌退化等。在历史街区同一性的风貌保护要求下,单一性的保护整治方法难以协调建筑形式多样的矛盾,必须针对不同类型和特征的建筑采取相应的保护与整治措施,以维护街区风貌特色的整体性。

3.3建筑保护与整治的普遍性要求与实施可行性的矛盾

对建筑保护与整治的普遍性要求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街道、市政公用设施及街区环境的保护与整治是由城市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而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的实施主体是产权所有者。由于街区建筑性质、建筑产权的多样化特点,在保护资金投入、房主保护意识和保护积极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极大地增加了实施的难度。特别是在街区保护工作开展的初期,在外部资金投入有限、内部经济条件又较差的情况下,实施建筑保护的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在满足街区整体风貌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应对不同的建筑分别采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保护与整治方法,以保证保护规划的有效落实。

4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4.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开发建设单位和产权人的保护意识

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广大市民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开发建设单位和产权人、使用人的支持。

保护部门应积极制定宣传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广泛多样的宣传活动,如请电视台制作介绍历史建筑历史典故的短片;结合实例在各媒体上宣传历史建筑的保护意义和各项法律、法规;丰富和完善上海历史建筑网站内容,建立市民论坛等。以多种形式宣传保护理

念,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提高民众保护历史建筑的积极性,使大众明白历史文化遗产植根于民间,确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意识。

4.2建立严格的历史建筑保护法规,确保保护工作有效开展

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除了技术上的问题,还要与现行有关法规相衔接。当前我们迫切需要一套严格完善的历史建筑保护法规,这样才可避免一些以保护为名而实际上刻意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从而增强保护工作的权威性。

4.3市场机制和政府优惠政策相结合,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

在国外,历史建筑被看作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他们在保护中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在实际运用中通常采取一种倾向政府、市场、民间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一般是政府部门制定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保护事业中去,例如英美两国均对历史建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税收减免政策,鼓励老百姓和外来人士投资保护历史传统街区。

在我国,历史街区整治保护工作是对高度集约化的城市地段的再开发,其所需资金是大量和持久的,主要靠政府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满足不了保护工作的资金需求。事实上,市场经济是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市场机制,应提倡将民营资本引入保护事业中去,为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筹集资金,减轻政府负担,从而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力量,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到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去。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为民间资本介入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创造实施通道,提供政策上的优惠,激发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同时,为避免市场行为的一些缺陷和破坏,政府需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规范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以达到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建立上海地方性历史建筑保护基金,可参照国内外经验,从城市维护费、旅游或土地出让资金中拨出一定比例纳入保护专项基金中;筹集民间的保护资金,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海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捐助支持上海的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保护事业。

4.4研究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早在1990年,美国学者C?K?普拉海拉德和G?海默就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一个城市的资源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城市就具有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座城市的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恰恰是这座城市发展资源中最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些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它们是这座城市漫长发展史中沉淀下来的珍品,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正确地保护和继续利用这些历史遗存,才能体现它们的珍贵性,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方,在保护历史文化遗存这一工作上还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往往只留下几处价值较高的建筑,其余历史建筑一律拆光,取而代之的是仿古建筑、仿古旅游商业街。殊不知,建筑和古董古玩一样,是不可再生的,只有真实的才具有价值,才能体现城市的历史特色和独一无二的魅力,拆真造假不但破坏了原有的格局肌理和韵味,而且篡改了历史,失去了其原有的稀缺性和惟一性。二是忽视历史建筑所承载的精神文化遗产,盲目追求商业开发利益,改变其原有的功能和性质,使其失去了原真性。殊不知这些建筑遗存的背后隐藏着与其价值相关的精神文化遗产,失去这些建筑就会难以体现其原有的历史、社会价值,成为不被理解的构件。

5政策建言

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建筑文化遗产,并赋予其新的活力,是我们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成效不错的案例。如日本古都奈良保护、意大利博洛尼亚历史中心区保护、法国巴黎Cluny浴场改建等。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5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为例,整治后的街区在原址上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肌理和长度,构建出一幅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原生态美景,吸引了众多游人参观、体验其独特的历史氛围和内涵。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其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现代的。

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这类案例,结合上海市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的特点,以“整旧如故,以存其真”为原则,研究出合适的保护利用模式,量体裁衣,挖掘其潜力和价值,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重新获得新生,为上海市增添独一无二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6结束语

探讨城市动迁中历史街区及其建筑的保护(2)范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的追求不再仅限于物质上的富有与充实,他们在寻找更高层次的生活,寻找精神上的富足与愉快。从世界组织到国家政府,从社会团体到个人,都对历史文化的遗存问题倍加重视。人类社会历经几十万年的发展,留下的仅仅是沧海一粟,因此,我们不得不珍惜这份特别的遗产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