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明蓟镇总兵官考略之探究

2013-02-11

2、通过对蓟镇总兵官的考证,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明代重文轻武的社会现实。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僚政治发展的时期,其突出特征就是君主专制与文官制度的相辅相成。除明朝开创期的洪武、永乐两朝外,武将逐渐因军职冒滥等为世所轻,从而文官凌驾于武官之上成为绝对优势。清光绪《永平府志》记载:“国初,兵事专任武臣。后常以文臣监督。文臣重者曰总督,次曰巡抚。其按察司官整饬兵备者,或副使,或佥事,或以他官兼副使佥事。”[48]《明史》载:“当是时(洪武时期),都指挥使与布、按并称三司,为封疆大吏。而专阃重臣,文武亦无定职,世犹以武为重,军政修饬。正德以来,军职冒滥,为世所轻。”[49]而《蒹葭堂杂着摘抄》中记载的更为明确:“天下政事,皆出文臣,右文而左武,自然之势也。”[50]特别是在对待边镇武将上,明代多以文官为重要对象,遏制武将势力,以避免类似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明代的军人长期处于文官的压制之下,即使是一位卓越的高级将领,也无法展布其统筹全局的能力,武将唯一能做的就是带领士兵亲身参与战斗。此外,军官的任命多数以“世荫”的形式而子承父业,这种“世荫”形式任命的程序相当复杂,大致是高级将领的子孙需要降几级继承,下级军官则无需降级。明代武官大多是粗通文字,几乎很少有人具备运筹帷幄的谋略,其实这正是长期以来文官制度为上造成的后果,同时也正是文官集团所期望的结果。武将既然大多属于一夫之勇,当然就有必要任用文官作为总督、巡抚,由他们来指挥各级武官,各边镇的武将则要接受该地区文官的监督,在指定的地区活动。在总督、巡抚之下,还有巡按监察御史等各类监察官,他们名为监察,实则握有调度攻防的权力,在军政方面,人事的任用以及补给、交通各项也统统由文官主持。总督除了督理军务外,同时兼理粮饷,整个军队的给养问题都由总督操控,而武将自己组织和管理后方勤务则根本不予以考虑,故文官与武官之间的倾轧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里比较不同寻常的当属戚继光。他作为一名武将,之所以能在戍守蓟镇中功成名就,除了自身的卓越才能外,更得益于总督谭纶的支持。谭纶虽为文官,但沉毅知兵,并且在南方抗倭时与戚继光已交往甚多。隆庆元年(1567年),给事中吴时来请召谭纶、戚继光练兵,“诏征纶还部,进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隆庆二年五月,戚继光被“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然“章下兵部,言蓟镇既有总兵,又设总理,事权分,诸将多观望,宣召还总兵郭琥,专任继光”,“乃命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戚继光在镇16年,“亦赖当国大臣徐阶、高拱、张居正先后倚任之。居正尤事与商榷,欲为继光难者,辄徙之去。诸督抚大臣如谭纶、刘应节、梁梦龙辈咸与善,动无掣肘,故继光益发舒”。把蓟镇内的其他将领调离,以免遇事掣肘,同时谭纶又建议该区文官不得干预军事训练,并且主张戚继光在三年的练兵期内可以不受监察官的监察,后遭到文官集团的反对,在皇帝朱批“和衷共济”的前提下,把监察官对蓟州防区的巡视限为每年一次。同时,戚继光在训练中也有权购买军马、制造火器及战车等。然而这样的景况非常短暂,明代后期的长城防务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边况日坏。综上所述,对蓟镇总兵官的考证是研究明代长城防务的基础,同时也是研究明代长城修建、戍边屯田、粮饷供给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特别是通过长城碑刻的内容与历史文献记载的相互印证,为长城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本文所列永乐至万历前期的总兵官,均依据清光绪《永平府志》卷6《历代职官表三》中对明代镇守蓟镇总兵官的记载,有出入之处或其他资料来源另行注明。

[2]《明史》卷146《张信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下同)中没有其为总兵官的记载,清《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前代武职表八》记载其为都指挥使,但《三屯营帅府题名碑》中有“张隆平、陈遂安俱以伯爵充总兵”的记载。

[3]《明史》卷106《功臣世表二》载:“遂安伯陈志,永乐元年五月丁亥封,禄、袭同前。八年五月卒。”卷146《陈志传》载:“陈志,巴人。洪武中,为燕山中护卫指挥佥事。从起兵,累迁都指挥同知,封遂安伯。志素以恭谨受知,戮力戎行,始终不懈。永乐八年五月卒。”未记任蓟州总兵官事。此据光绪《畿辅通志》卷29《职官五》镇守总兵官表永乐朝栏载:“陈志,遂安伯。俱同上。”俱同上,即都指挥同知,二年镇守山海关。

[4]明万历《卢龙塞略》(秦皇岛历代志书校注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下同)卷3《沿革谱》载:“永乐二年以陈敬为都督镇守边关。”未有任总兵的明确记载,此据《三屯营帅府题名碑》。

[5]明弘治《永平府志》卷5《宦迹》载:“陈景先,任永平卫指挥使。后升都督总兵,镇守蓟州迤东地方。”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陈景先,永乐二十一年以都督佥事镇守三屯,宣德庚戌卒于镇,凡在镇八年。”

[6]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王,在京人,宣德十年以都督佥事总兵。正统甲子召还,十有一年,先后与景先皆以才勇久任成功。”

[7]明万历《卢龙塞略》卷8《洪宣正景经略》载:正统九年“以应城伯孙杰镇守三屯。”

[8]明弘治《永平府志》卷5《宦迹》载:“宗胜,升都督总兵镇守地方。”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宗胜,在京人,正统初为中路参将。十四年,升都督佥事总兵。”

[9]明万历《永平府志》卷7《人物志》载:“胡镛,初为永平卫指挥佥事,正统末巡抚邹公(来学)保升参将,后升都督佥事,镇守蓟州迤东地方。”

[10]《迁安县志》载:“天顺五年春三月,右参军马荣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下同。

[11]明万历《卢龙塞略》卷9《天成弘正经略》载:天顺“四年,以修武伯沈煜出镇三屯。”

[12]《迁安县志》载:“成化二年八月,东宁伯焦寿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另,明万历《卢龙塞略》卷9《天成弘正经略》载:成化“二年,命东宁伯焦寿出镇三屯。”

[13]《迁安县志》载:“成化八年正月,右都督冯宗总兵镇守永平、山海关。”

[14]《迁安县志》载:“成化十三年七月,总兵刘清镇守永平、山海关。”

[15]有《总兵官都督李公边政记碑》,现存于迁西县三屯营镇府旧址碑亭内。

[16]明万历《卢龙塞略》卷9《天成弘正经略》中有刘福、蒋骥、陈三人的记载。弘治“五年,命宁晋伯刘福出镇三屯。”弘治“九年,命定西侯蒋骥出镇三屯。”正德“八年,命遂安伯陈出镇三屯。”

[17]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阮兴,弘治十三年以都督佥事总兵,在镇四年。”

[18]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温和,河间卫指挥,以都督佥事正德二年总兵。”《迁安县志》载:“正德元年冬十二月,都指挥佥事温和统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

[19]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马永,字天锡,迁安人也。世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十三年升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治三屯营。”

[20]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0《嘉靖经略》载:嘉靖“五年,召马永还京,以张代之。”

[21]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萧升,嘉靖甲午镇守蓟州,卒赐祭葬。”

[22]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刘渊,嘉靖己亥改镇蓟州,有名。调提督西官厅听征总兵官,赠刚及父镇官。”

[23]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祝雄,嘉靖壬寅,改镇蓟州代渊。”

[24]《明史》卷204《丁汝夔传》载:“顺天巡抚王汝孝驻蓟州,误听谍者谓寇向西北。汝夔信之,请令(仇)鸾还大同勿东,诏俟后报。及兴州报至,命鸾壁居庸,汝孝守蓟州。未几,寇循潮河川南下至古北口,薄关城。总兵官罗希韩、卢钺不能却,汝孝师大溃。”

[25]《迁安县志》载:“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命总兵李凤鸣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

[26]清《光绪顺天府志·官师志九·前代武职表八》记载:“蓟州总兵,仇鸾奏革之,荐京营副将成勋代凤鸣。”

[27]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0《嘉靖经略》载:嘉靖“三十三年,实蓟镇夙弊,上下相安恬不为怪,诚如总兵官周益昌所论。”其他总兵如欧阳安、李广、张承勋、孙膑、胡镇、王孟夏也都有评价。

[28]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1《隆万经略》载:“隆庆壬申之辰,蓟镇总兵李世忠营于李家庄。”

[29]李广、孙膑、郭琥、戚继光、杨四畏、董一元、张邦奇、王保、尤继先在《迁安县志》有记录:“嘉靖三十八年,提督京师巡捕署都督佥事李广为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嘉靖四十年秋九月,神机营副将署都督佥事孙膑为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隆庆元年冬十月,前代理都督佥事郭琥被起用为总兵官,镇守永平、山海关。”“隆庆三年正月,戚继光任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万历十一年二月,镇守居庸、昌平等地的总兵官右都督杨四畏改为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万历十五年八月,镇守宣府总兵官董一元改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2《镇守名将》载:“郭琥,永昌人,自遵化右营游击转太平参将、古北副总兵,故关西骁将。乃自延绥总兵召镇蓟,虏乃不敢犯。”

[30]《明史》卷212《戚继光传》载:隆庆“初,给事中吴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卒。部议独用继光,乃召为神机营副将……二年五月,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宜召还总兵郭琥,专任继光。乃命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而浙兵止弗调。”

[31]《明史》卷239《张臣传》载:“居庸、昌平总兵右都督杨四畏为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总兵官。朵颜长昂屡扰边,蓟镇总兵官杨四畏不能御,乃调四畏保定,而徙臣代之。”明万历《卢龙塞略》卷11《隆万经略》载:万历“十年,总理戚继光调任广东去,杨四畏代。”但据《明史》记载,戚继光调任的时间应为万历十一年。《明史》卷239有传。另在实地考察中,在迁西县大岭寨发现《万历十五年天津春防碑》,记录了张臣时为蓟镇总兵。

[32]《明史》卷239《董一元传》载:“万历十一年以都督佥事为昌平总兵官,寻徙宣府。十五年徙蓟州。”

[33]现存于迁西县擦崖子村的《万历十八年修擦崖子正门碑》,记录了张邦奇时为蓟镇总兵。

[34]《明史》卷239有传。另据《迁安县志》载:“万历二十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