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中国古代史复习的思路和方法

2013-02-04

4.我国经济重心发展的方向是由西往东,由北向南。

例6.我国江南经济是如何赶上并超过北方的?

这道题可以从八个方面进行阐述。

(1)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吴、越等强国,经济开始发展。

(2)秦朝统一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南方越族地区经济有所发展。

(3)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推广。

(4)东汉末年,北方军阀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5)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6)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唐朝时,南方越州的瓷器,已闻名于全国。

(7)五代十国时,吴越等国重视兴修水利,杭州等地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

(8)宋朝时,江南和两广地区种上了北方的粟、麦、黍、豆。南方开辟了很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稻米产量占全国重要地位。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推广,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 州、广州和明州是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总之,宋朝时,江南的经济赶上并超过了北方。

5.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这是经济史复习中的难点。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苏州一 些地方,其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 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表现为:地区扩大到江南和广东;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 多;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例7.1996年第31题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A.农民受到残酷剥削,购买力极低

B.地主商人投资于土地,手工业生产资金短缺

C.科学技术不发达,手工业品质低价高

D.各级政府对手工业生产限制重重

ABD是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民族史的复习

1.我国是一个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从远古时候起,我国各族人民就劳动、 生息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在长期的历史 发展中结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2.在历史上曾有西汉、唐朝、清初三次民族关系大发展和三国、两晋、南北朝及辽、宋、夏、金、元时期 两次民族大融合。这是民族史复习的重点。

3.各族人民友好关系是主流。例如西汉和唐朝的“和亲”政策;1771年,清乾隆帝亲自接见回归祖国的土 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

4.各族人民经济上互通有无、平等互利。秦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促进了当地 生产的发展。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葡萄、苜蓿、胡萝卜等传入内地。西域也从内地得到丝织 品和铁器,并学会制造铁器和凿井技术。三国时期对东南、西南地区进行开发。宋元时期,黄道婆学习和传授 了黎族人民的棉纺技术。宋辽、宋夏边境上设立榷场,明朝时与鞑靼在边境开互市等。

5.契丹、党项、女真族、鲜卑族、氐族等在黄河流域建立了政权。蒙古族和满族都建立过统一的全国政权 。

6.各民族都有本身历史的发展变化。其中一类是直到今天仍存在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彝族、白族、藏族 、蒙古族、羌族。一类是历史上曾存在过,但今天已不再存在的民族,如月氏、匈奴、鲜卑、羯、氐、突厥。 一类是古代原来没有,后来逐渐形成的民族,如回族。

7.正确对待民族战争和民族英雄。民族战争按其性质来说都是中国领土内部的互相斗争,是“兄弟阋墙, 家里打架”,只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之分,不能用侵略与反侵略等词语。民族英雄主要是指反抗外来侵略 的英雄人物,如领导抗倭斗争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而岳飞、文天祥不能使用民族英雄的称号。

例8.阅读《贞观政要》中的一段史料:

贞观四年,有司上言:“林邑国蛮,表疏不顺(奏章里的言辞不恭顺)请发兵讨击。”太宗曰:“兵者, 凶器,不得已而用之。故汉光武云:‘每一发兵,不觉头须为白。’自古以来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也。苻坚 自恃兵强,欲必吞晋室,兴兵百万,一举击亡。隋主亦必欲取高丽,频年劳役,人不胜怨,遂死于匹夫之手。 至如颉利,往岁数来侵我国家,部落疲于征役,遂至灭亡。朕今见此,岂得辄即发兵?但经历山险,士多瘅劳 ,若我兵士疾疫,虽克剪此蛮,亦何所补?言语之间,何足介意!”竟不讨之。

请回答:①唐太宗对战争持什么态度?所采取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②唐太宗不讨林邑的原因是什么?

③你对唐太宗不讨林邑的决定作何评价?

这道题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和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正确答案如下:

①唐太宗认为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战争。认为“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唐太宗采取的是民族 和睦政策。

②唐太宗吸取了历史上苻坚、隋炀帝、颉利可汗因热衷发动战争而导致败亡的教训,警惕重蹈前人覆辙。 唐太宗认为林邑“表疏不顺”,只是言语之间的小事,不必动干戈,如果进攻林邑,面临着山险、瘴劳、兵士 疾疫等困难,即使攻下林邑,对唐朝也没有多大益处,所以决定不对林邑讨伐。

③唐太宗实行民族和睦政策,不讨林邑,避免了一场民族间的战争灾难,这一决策是英明的。

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复习

1.我国政治越是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对外交往就越频繁。

汉唐宋元明的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海陆交通发达,国家强盛和经济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对 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总之,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是加强对外交往的基础。

2.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形式主要有: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通过中外交流,增 进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中外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3.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是逐步发展的。先是从周围的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 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4.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主要是通过四条渠道进行的。即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例如西汉的丝绸之路;官方 派遣使节、留学生,例如唐朝时期日本派遣的“遣唐使”;佛教徒和传教士来实行交往,例如西汉末从印度传 来的佛教;明朝利玛窦传来的西方科学文化;战争在客观上也为中外交流创造了条件。

5.中国古代的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抗倭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两次雅克萨之战。

6.区别一些国家的古今称法。大食就是今天的阿拉伯;波斯、安息就是今天的伊朗;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 。

例9.1992年第4题

唐朝的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当时日本仿照唐朝制度颁布的是

A.租庸调制 B.均田制 C.幕府制 D.节度使制

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很大,在政治经济体制方面,日本仿照唐的制度,实行大化改新,改革了行政制度, 实行班田制、租庸调制。班田制同于均田制。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所以,这道 题正确答案是A项。

五、文化科技史的复习

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隋唐文化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体现,明清 时期民主思想家的出现和《红楼梦》的完成,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

2.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四大 发明在世界的传播,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我国善于吸收世界上科技先进成就,从而丰富和推动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例如唐乐里的高丽乐,印 度佛教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水利法。

4.凡是课本中提到的“最早”、“第一次”、“首创”等科技文化内容,都应作为复习重点,并按时间顺 序加以分类整理。例如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天文历法成就、数学成就和医学成就,等等。

例10.唐朝和宋元时期,中国先进的科技文化对欧洲产生过什么重要影响?试分析这些影响的国内条件和基 础。

唐朝时,中国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经大食传到欧洲。宋元时三大发明传入欧洲。活字印刷术改变了欧 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罗盘针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对 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从条件和基础分析:唐朝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发达。宋元时期,封 建经济继续发展,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经济基础;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以及元的统一,都为 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政治条件。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学校老师具体指导下,认真复习中国古代史。

范瑞祥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西城区教研中心中学历史教研室主任、北京西城区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长、 北京西城区教育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曾被评为北京西城区先进教师和北京西城区优秀 园丁。1985年以来历任北京市历史高考阅卷领导小组负责人之一。主编过《高考新动向与应试对策》、《高考 复习指导丛书<历史>》、《高考历史辅导》等著作,编著有《中国近代科学家》、《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等 著作,参与编写过《历史高考新题型》、《中学历史总复习》、中国教育电视台“复习时间”节目用书《高中 历史》等著作。还先后在《中国考试》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