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的心术观

2013-01-30

出版社,1996);

c) 裘锡圭:《稷下道家精气说的研究》,《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马王堆〈老子〉甲乙本卷前后佚书与‘道法家’》,《中国哲学》第二辑(北京:三联书店,1980);俱见裘著《文史丛稿》(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d) 杜维明:《存有的连续性:中国人的自然观》、《孟子思想中的人的观念:中国美学探讨》,俱见杜著《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7);

e) 魏启鹏:《〈德行〉校释》(成都:巴蜀书社,1991);

f) [日]池田知久:《马王堆帛书〈五行篇〉所见身心问题》,《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

g)杨儒宾主编:《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93),其中有池田知久上文,黄俊杰《马王堆帛书〈五行篇〉‘形于内’的意涵》,杨儒宾《支离与践形——论先秦思想里的两种身体观》等文;

h) 杨儒宾:《儒家身体观》(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6年11月初版,1999年4月修订一版)。这是作者多年研究儒家身体观的主要成果之结集,对儒家身体观的理论和史料作了系统诠释,对孟子、荀子、公孙尼子、思孟五行、《管子》及宋儒之“心——气——形”说,均有独到的分析。

[3]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页179。本文凡引竹简释文,均据此书,包括运用了裘锡圭先生之按语。以下只注书名和页码。

[4]关于“交性者,故也”和下文中“道四术”,“其三术者,道之而已”,我参考了赵建伟的解释,见《郭店竹简〈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释》,《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2期。

[5][7][8]《郭店楚墓竹简》,页179。

[6]《郭店楚墓竹简》,页180。

[9]此六字,庞朴补为“棰弗击不鸣;凡人”,见《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赵建伟据《庄子·天地》补为“弗考不鸣;凡人”,见注④;李零补为“弗扣不鸣。人之”,见《郭店楚简校读记》,《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北京:三联书店,1998),页504。

[10]此据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见上注末条。以下简称李零《校读》,所注页码即《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页码。

[11]同注④赵建伟文。

[12]《郭店楚墓竹简》,页180。

[13]详见刘钊:《读郭店楚简字词札记(一)》,武汉大学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第一册。

[14]《郭店楚墓竹简》,页181。

[15]《郭店楚墓竹简》,页179。

[16]《论语·八佾》、《论语·阳货》。

[17]《郭店楚墓竹简》,页179-180。此句据裘按补改。

[18][19][21]《郭店楚墓竹简》,页180。

[20]李零《校读》,页505;赵建伟:《郭店竹简〈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校释》,《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2期,页37。

[22]李零《校读》,页506、509。

[23]《郭店楚墓竹简》,页180。此章文字,据裘锡圭按语、李零《校读》迳改成这个样子。

[24]《郭店楚墓竹简》,页180。又据李零《校读》,页506。

[25]《论语·卫灵公》、《论语·颜渊》等。

[26]《郭店楚墓竹简》,页180-181。又据李零《校读》,页506、510。

[27]《论语·八佾》、《论语·学而》、《论语·雍也》。

[28][29]《郭店楚墓竹简》,页181。又据李零《校读》,页507、511。

 

相关推荐链接:

哲学  教育  语言  文学  历史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