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西藏史籍中木雅王占卜传说的汉族故事原型

2013-01-18

将此段文字中提到的伍子胥为欺骗其外甥而采取的诈死方式与《红史》中所记载的妇人为瞒过汉地卜师而采用的隐藏婴儿的做法相对比,则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变文》里的伍子胥“用水头上攘之”,因而使其甥占卜后相信其“头上有水,定落河傍”,《红史》里的老妇人则在男孩藏身处上面放一碗水,使卜师误以为其处在大海之下。又《变文》中伍子胥还将竹插于腰间,诱使其甥相信他已进了坟墓(所谓“冢墓城荒”),《红史》中的妇人则把婴儿埋入土坑,并在上方盖上木板,实际上也是为了使卜师们确信他已死去并被埋入棺材中了。总之,二者所采用的假死手段几乎在细节上完全一致,结果也都成功地骗过了占卜者。由于《红史》的成书年代远晚于敦煌变文的时代,故我们可以初步认为,《红史》中出现的这一具体细节当源于汉地的民间故事。下面拟再从该类题材在汉文记载中的流传情况和它所隐含的文化观念这两方面入手加以证明。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故事在汉地出现的时间非常早,以后又长期流传不辍,这使我们能在不少作品中都可发现它的痕迹。周绍良先生曾指出,与伍子胥诈死骗过卜者情节类似的故事更早则见于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文学四》中。[8]其文如下:

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水下土下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以得免。[9]

同一故事又见收于《语林》,但情节稍显简约。此节内容现保存在《太平御览》卷六九八中,文字如下:

郑玄在马融门下,业成辞归,融心忌之。郑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矣。[10]

《语林》里的“玄在土下水上”显系“玄在土下水下”之讹误。此外成书于14世纪的“讲史”类的话本小说《武王伐纣平话》卷中曾叙述姜尚一日偶遇樵夫武吉,他预言此人有不测之祸。后武吉果因误伤他人致死而被收系下狱偿命。武吉方信姜尚所言不虚,遂以辞别老母为由,求得文王七日宽限。翌日武吉母子二人前去渭水求姜尚搭救。姜尚遂教武吉一法以避此难:

渔公言:“放公次到家中,买粳米饭一盘,令食不尽者,拈七七四十九个粳米饭在口中,至南屋东山头,头南脚北,头边用水一盘、明镜一面,竹竿一条长一丈二尺,一通其节,令添水满,顿在头边,用蓬蒿覆身;但过当日午时三刻,汝已得活,不妨也。”子母二人拜辞,归到家中,依渔公之言,用其妙法。至当日午时,武吉不去赴法。却说文王怪武吉不来赴法,遂发一课,知此人避法去投水也。口内生蛆,有丈二水在身,痛死也。文王再不言武吉之事。[11]

显然,《平话》所记的这一诈死情节与前引《伍子胥变文》、《世说新语》的相关故事在具体细节上如出一辙,据此可知该类轶事在民间长期流传而未中断。归纳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诈死者常制造出自己“身(头)在土下水下”的死亡假象,以达到迷惑卜者的目的。而这一办法之所以得以奏效,显然又和古时汉人的死亡观是分不开的。在传统汉族社会中,人死后所去的地下世界即被称为“黄泉之地”,埋葬死者也被叫做使死者“入土为安”。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卜者看来,“身在土下水下”预示着人的死亡了。相反,如果在卜者看来,某人是“身在土上”,那么此人就必生无疑。关于这一点,我们检出以下几段文字作为佐证:

唐代释大觉的《四分律行事钞批》卷二六记有:

蜀有智将,姓诸葛,名高(亮),字孔明,为王所重。刘备每言曰:“寡人得孔明,如鱼得水。”后乃刘备伐魏,孔明领兵入魏,魏国与蜀战,诸葛亮于时为大将军,善然谋策。魏家唯惧孔明,不敢前进。孔明因致病垂死,语诸人曰:“主弱将强,为彼所难,若知我死,必建(遭)彼我(伐)。吾死已后,可将一帒土,置我脚下,取镜照我面。”言已气绝。后依此计,乃将孔明置于营内,于幕围之,刘家夜中领兵还退归蜀。彼魏国有善卜者,意转判云:“此人未死。”“何以知之?”“蹋土照镜,故知未死。”遂不敢交战。刘备退兵还蜀,一月余日,魏人方知,寻往看之,唯见死人,军兵尽散。[12]

又释景霄的《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卷一六也说:

孔明即诸葛亮之字也,襄阳人也,为蜀主之所重。自三往召之方出……后令孔明领兵伐魏,因得病垂死,语诸军曰:“主弱将强,为彼可难,若知若知(衍二字)吾死,必遭彼伐。可将帒盛土,安吾足下,取镜照吾面。”言讫而终。置相营内,依语为之,至半夜抽军归蜀。经月余日,魏王有将司马仲达,善卜,卜云:“未死。”“何以知之?”“踏土照镜,故知在也。”不敢进兵。至后方委卒。时人曰:“死诸葛亮怖生仲达。” [13]

此外,晚唐人陈盖(9世纪后期)曾对胡曾《咏史诗》中的《五丈原》一诗作过注释,其注云:

《志》云:武侯诸葛亮将蜀军日北伐魏,魏明帝遣司马仲达拒之。仲达、蜀军于五丈原下营,即死地也,遂关城不出战,武侯患之。居岁,夜有长星坠落于原,武侯病卒而归。临终为□□仪曰:“吾死之后,可以米七粒,并水于口中,手把笔并兵书,心前安镜,□下以土,明灯其头,坐升而归。仲达占之云未死;有百姓告云武侯病死,仲达又占之,云未死,竟不取趁。遂全军归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