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究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叙论

2013-01-17

人类从其诞生以来,遵行一条文明路线向前走,从丛林社会走向土地社会,继而走向市场社会,是文明路线的基本轨迹。从政治意义上说,则是从原始专制走向封建专制,最后走向现代民主。然而走在这条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社会心性中的许多缺点。这指的是学习西方时的「怀乡」心理,迎接现代时的「怀旧」心理。由于「怀旧」总觉得古胜于今,由于「怀乡」,对故国本族之古旧,更有难以割舍之情,最后形成现代化的精神阻力。更有甚者,日本古代「神代史」崇拜思想最终演化为「神道史观」,成为军国主义的思想基础。

日本批判主义史学的意义,在于配合该国二十世纪年代前后启蒙政治背景,冀望以疑古方式排除根深蒂固的复古心理,反对封建,为现代思想在日本的普及扫清道路。如果「三代(也包括三皇五帝)崇拜」37是中国复古思想的史学根基,那么「神代崇拜」就是日本复古思想的历史基础,合起来说,「崇古」思想成为中日走向来现代的共同精神障碍。在他们看来,中国三代崇拜思想与日本神代崇拜思想有着共同的理念根源,日本的神代崇拜思想乃是中国三代崇拜思想的仿真与再造,因此批判日本崇古思想,要做的是对中国三代崇拜思想作连带清理。也就是这样的原因,无论是白鸟库吉还是他的后继津田左右吉都着力去做两件工作:

一、怀疑与否定中国「三代」的历史真实,试图将其还原为历史的空白,让中日复古者失去历史的依据。

二、怀疑日本古史的神话性质,否定神代史观。

如果那珂通世与内藤湖南在从事他们的工作时还缺乏如此明确的思想目标,那么白鸟库吉与津田左右吉应该说是怀着一种意念。也就是这样的原因,他们的工作遭遇到国内右翼势力的排击。尤其是白鸟库吉力主神代史为历史影写,津田左右吉着《神代史的研究》、《日本上古代史研究》等名著,论证神代史属封建史官的捏造,提出「神代、上代史抹杀论」,神道头上动土,确实需要很大勇气,此后津田左右吉被起诉与判刑,证实了这一点。

这就带出一个问题,即白鸟库吉与津田左右吉既然同时提出中国古史(三代史)抹杀论与日本古史(神代史)抹杀论,他们于中国古史的怀疑与批判也就并非完全出于「中国文化蔑视」,有关对他们史观的评价是不是可以有所改变。

当然,日本批判主义疑古史学局限亦大,首先是言立论过勇,求证单薄。无论白鸟还是津田在提出他们的史学理论时,都没有注意到考古发掘上的成果,沉溺于从文献到文献的循环考证中,史学说服力欠缺。「通于自信,任意轩轾者亦多」,似乎成为疑古者容易犯的一个通病。

中国王国维提出「两重证据法」,强调当代历史考证中「地下」证据的重要,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此毛病的一个针砭。由此,他对反驳「尧舜禹抹杀论」的林泰辅寄有好感。

日本批判主义史学家思想上具有较大的妥协性。他们的研究动摇着日本神道史观的基础,然而又总说本人是一个天皇崇拜者(津田左右吉),所做的研究未敢当面触动旧天皇体制。尤其在战后,津田左右吉更发表宣言,赞同天皇制度,成为事实上的天皇制维护者。另外,他们对中国三代崇拜思想进行过激烈的批判,而对崇古思想的初作俑者孔子又是优礼有加,对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原料的日本式「儒教」礼敬如常。这使人想到与白鸟库吉同时代的「大正民主主义」领袖吉野作造阐述思想,不愿意打出「民主」的旗号,总使用「民本」这样的中性名词,反映了日本自由主义学者整体柔弱的政治体格。

由此因缘,日本上世纪10至20年代的批判主义运动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紧接着昭和年代的到来,日本的国粹主义、神国主义、右翼极端主义、超国家主义与侵略主义一道回潮,四面夹攻。日本现代史上第二波批判主义思潮烟消云散,败不成阵,右翼思潮演成主流,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

注释

1.这个历史时期也称「大正民本时代」

2.张京华:〈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3.那珂通世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曾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任教。著书《支那通史》,为日本最初的中国通史著作,又有《成吉思汗实录》为日本蒙古史研究的经典,由此成为日本东洋史学研究的重要奠基者。「东洋史」概念即由他最早提出。关于日本史研究,他有《上世年纪考》。

4.日本《广辞苑》称那珂通世指出神武纪元的错误,开拓蒙古史研究领域,着《东洋小史》、《支那通史》、《成吉思汗实录》、《外交绎史》等。

5.张京华:〈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6.白鸟库吉的「尧舜禹抹杀论」在1908年前后提出,正式见之于文字是1909年8月。

7.「崔述,字武承,大名人。干隆二十七年举人,选福建罗源县知县。武弁多藉海盗邀功,诬商船为盗,述平反之。未几,投效归。著书三十余种,而考信录一书,尤生平心力所专注。凡考古提要二卷,上古考信录二卷,唐虞考信录四卷,夏商考信录四卷,丰镐考信录八卷,丰镐别录三卷,洙泗考信录四卷,洙泗余录三卷,孟子事实录二卷,考古续说二卷,附录二卷。又有王政三大典考三卷,读风偶识四卷,尚书辨伪二卷,论语余说一卷,读经余论二卷,名考古异录。」(《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九‧儒林三》)

8.原刊日本1923年版《那珂通世遗书》。

9.其记录在《东洋时报》第131号(1909年8月)以〈支那(中国)古传说之研究〉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