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秦汉帝国之经济及交通地理*

2013-01-17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浅议秦汉帝国之经济及交通地理*

一、中国经济地理上的两个决定点

中国的经济,从历史一开端,就是受着两种地理情状的支配:①我们先民的活动区域,肇始于一个广大的黄土地带;②我们的海岸,缺乏经济发展的条件。这两种情状不但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本质,而且也决定了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文化的内容,所发生的影响,直到现在,始终是摆脱不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刊于《文史杂志》2卷9期,1943年10月15日。

上古的中国人,是以黄河流域的所谓“三河”一带、渭河流域以及当年的济水流域为活动范围,而所有这些地方,差不多整个是黄土地带。黄土地带本是不宜于森林繁殖的,所以我们的祖先,大概没有在斩伐森林上面费过很大的力量。远古传流下来的神话、记载,很少关于同森林斗争的暗示。因为没有遇到多大的森林阻碍,古代的人,比较没大费力而取得了广大而又肥沃的土地,得以从事农业。不过在这一方面,也正因为森林不多,所以这一带的居民,在建筑、器用和燃料方面,自然就都感缺乏。幸而黄土地带,遍地可以挖掘窑洞,对于木材的需要,因而得以减少许多。至于器用,也是尽可能的用土石和草本的植物来替代木材,也正如同现在许多可用铁制的器具,因为铁业不发达,不得不尽量用木材来制造是一样的。古代黄河流域缺乏木材达到何种程度,可就“采棺转尸”一事知之①。

在石炭没有发现之先,木材自是主要的燃料。但古代中国北部的人,似乎也得不到充足的薪柴,因而又只有退而乞灵于草本的植物。除去野草和树叶之外,农作物的藁秸,大部分是用来充当薪材。直到现在,黄河流域的农家,多种高粱,主要的原因,则是为了高粱的茎特别高大,可以替人解决大部分的燃料问题。

黄土地带虽则不适于森林的滋殖,但并不是不宜于作牧地。黄土地上滋生细草,宜于畜类的繁殖。不过中国古代的畜牧,似乎是不发达。商朝和更以前的时代,黄河流域的居民是否是一种畜牧民族,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关于周朝的一切传说和记载所昭示给我们的,只是农业社会的活动。周族原是以农立国的,在它的领导之下,当时中原一带的农业,一定是很进步。因为当时的黄河流域,还是华夷杂处,所谓“诸夏”的势力范围,并不太大,由于人口的滋长,所需要的耕地自然随着增大,于是原来可以作牧地的草原,渐渐为耕地所侵占②,牲畜的数目,也就不得不随着减少。大约到西周的末年,牲畜在农家经济当中,已经不占什么重要地位了③。

说到海岸的情形,中国的海岸线,同内陆的比率,比较是很小,而且也较为平直,本已缺少发展的可能性。东南海岸常受飓风的袭击,在古代也是阻碍发展的原因。此外最大的不利,就是同可以进行贸易的对岸,相隔过于辽远。比较距离近的岛屿,为数不多,而且又距离我们先民的活动中心太远。这几种事实,阻碍了古代的中国人没有能够很早的成为一个航海的民族,从而也没有机会创造一种商业文明,一种海岸文化,像欧洲古代的希腊和罗马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