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高句丽好太王碑乙本原石拓本的史学价值

2013-01-15

5、煤?墨色,並有煤花點

至此,所謂中研院傅館乙本,已經完全發現。其四面用紙粘貼張數,再予詳細調查如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各面張數總計張數

第一面4444444443345

162

第二面3333333333333

第三面4444444444444

第四面3333444444440

上列張數,並非每一張皆是一樣大小。通常一張是寬46或47公分,高53或54公分,但為配合碑面大小,其上下左右常需用較窄或較小紙張填補。如第一面一至九段的四張當中,有一張寬12公分,高仍為53公分;其第十一段用紙三張,分別為47公分(寬)X27公分(高)、47公分X27公分、46公分X27公分。第二面第十一段三張,有二張較窄為46公分X26公分、46公分X26公分,但另一張則較小為38公分X26公分。第三面第十一段四張,分別為53.5公分(寬)X 33公分(高)、40公分X33公分、47公分X33公分、47公分X33公分。第四面自第八段到十一段,以四張紙粘貼,分別是15公分(寬)X53公分(高)、19公分X53公分、46公分X53公分、46公分X53公分。四面實際測量結果,如下表:

(以最寬處計)

(公分)長

(公分)

第一面145539

第二面129530

第三面187536

第四面128534

四面寬長的數目,與上述各張數的總和相較,略為減少,這是因為上述各張數的寬長是實際的長度,當進行粘貼時,兩張邊緣有重疊處,所以整張寬長就成為如上數目。再者,這些數目,若與後述之「王氏藏本」相較,亦顯得較短小,而「北圖藏本」較接近。就總張數而言,「王氏藏本」為151張,「北圖藏本」158張,而傅館乙本為162張,亦與「北圖藏本」較接近。這一點值得注意。

所謂「王氏藏本」,是徐建新等最近在大陸發現收藏家王少箴於1930年代獲得的拓本,定名為「王少箴舊藏原石拓整本」,簡稱為「王氏藏本」。所謂「北圖藏本」,存藏於北京圖書館善本部,編號為「各地2553號」,拓片背面,題箋:「好太王碑,無年月」字樣,簡稱為「北圖藏本」。經徐氏等斷定,以為王氏藏本、北圖藏本與傅乙本在著墨方法與碑字拓出狀態,最為接近。所以三者的拓製年代應該相同。由於在此之前,只知道傅館乙本第三面,因此,徐氏等指出,王氏藏本和北圖藏本是迄今為止所知是年代最早,而且保存完整的原石拓整本。同時與酒?本(1883年日本參直静棵芴骄痞l景信自輯安所攜回的墨本)的制作年代不會相隔很遠。[7]

此外,徐氏也調查了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諸拓本,並將其中較具價值的四種原石拓本發表,此即:北京大學圖書館登錄編號3021326-3,簡稱為「北大A本」;編號為3021326-4,簡稱「北大B本」;編號為3021326-2,簡稱為「北大C本」;編號為992.234/2041,簡稱為「北大D本」。徐氏研究的結論,以為北大A本、B本、C本、D本,皆屬於1889年李雲從所拓出者,在類型上,與日本水谷本同類。[8] 因此,拙稿此處用來與傅館乙本作比較者,主要是酒?本、水谷本、王氏藏本以及北圖藏本。

三、傳館乙本的特徵及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