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高句丽好太王碑乙本原石拓本的史学价值

2013-01-15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浅议高句丽好太王碑乙本原石拓本的史学价值

一、前 言

好太王碑,或稱廣開土王碑,全稱是「高句麗廣開土王境平安好太王碑」。碑址現在樹立於大陸吉林省集安縣。此碑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413~491年在位),為紀念其父廣開土王(391~412年在位)的功績,414年(長壽王二年,東晉義熙十年)立於好太王陵墓東側。根據最近大陸學者的實測,碑高6.39公尺,面寬1.35~2.00公尺,四面環刻碑文,共有1775餘字,字體為隸書。[1]

好太王碑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朝鮮石刻文字資料,其內容大多不見於今傳中外史籍,可補史籍的不足。它不但是研究朝鮮古代史的重要史料,同時也是研究日本古代史以及同時代東亞國際關係的重要史料。雖是如此,直至晚清光緒初年始被發現於荒山漫草中(發現年代學界有異說,元年、二年、三年、六年等均有人主張),已是長滿苔滩灰妆孀R。當初為去除苔蹋?毓ぴ?没馃???灾鲁霈F龜裂,今日所見,四面出現裂痕,即由於此故。

百年來,中外學界對此碑的研究,大致可分為三階段:戰前以中國和日本為主,戰後的五0至七0年代,以日本、北韓、南韓學者為主,八0年代以後,逐漸以大陸學者為主。[2] 就研究內容而言,戰前以釋文及史實探討為主,戰後則以實地考察原碑及尋找原石拓本進行精細研究為主,因此,戰後的成果輝煌。導致戰後有了新研究動向的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是北韓學者的新解釋。一九六0年代北韓學者金錫亨、朴時亨指出日本在戰前釋文,尤其1883年日本軍部派遣密探酒?景信在當地獲得一套墨本(後來稱為酒?本,學界有稱為雙鉤填墨本或墨水廓填本)後,在軍部參直静棵孛苓M行釋文及研究,尤其發現碑文辛卯年條有「百殘新羅舊是屬民,由來朝貢,而倭以辛卯年來渡海破百殘□□以為臣民」詞句,正可為軍部侵略朝鮮提供歷史的有力證據。六0年代上述北韓學者首先指出此段之斷句有問題,其渡海破百殘等,是高句麗王,也就是好太王,主語為高句麗,並非倭。其次,南韓學者提出所謂「石灰塗抹作戰」。一九七0年代在日本的南韓學者李進熙首先提出日本軍部參直静酷醽碓?杏嫯嫷睦?檬?以谠??霞庸ぃ?鄹谋?膬热荩?苑?先毡拒姴壳致猿?r的目的。李氏學說在學界引起極大震撼。其影響就是促使各國學者頻繁調查原碑,以及尋找尚未加工石灰之前的原石拓本。再次,一九八0年代初,大陸王健群除對原碑提出新釋文而外,並對早期的拓碑者的後裔進行訪談,以期瞭解真象,同時對碑文內容進行考證解說。後來撰成《好太王碑研究》[3],引起廣泛注目,立即被日本學者譯為日文出版,[4] 並被邀請至日本作公開演講及對談。

我個人也是在八0年代之初開始投入此項研究。在一九八三年之際,我開始調查在臺灣各大圖書館所藏的好太王碑拓本情況,結果,在中央圖書館(今稱國家圖書館)調查得到兩種本子,故宮博物院前院長莊嚴先生個人收藏一種本子,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有兩種本子,總共得到五種本子,並將其詳情發表在《韓國學報》。[5]

此次的調查,發現傅斯年圖書館的兩種本子極為珍貴,暫稱為甲本、乙本,皆為原石拓本,尤其乙本最為珍貴,其價值不比學界公認原石拓本的日本水谷本(水谷悌二郎舊藏原石拓整本)低。可惜乙本只有殘存第三面而已,為何只有第三面?當時詢問館員及相關人員,均不得其解。

一九九六年暑期,我出席在韓國漢城召開的「廣開土好太王碑研究一百年」國際研討會,[6]行前再度調查中央圖書館及傅斯年圖書館所藏諸拓本。意外的,從傅斯年圖書館館員得知該館發現有未編號的拓本三種。去(一九九八)年三至五月,利用學校給我休假期間,再到傅館調查這些拓本的詳情。

結果發現新編號的25588之1,共有三張,正是過去未知的所謂「傅館乙本」第一、二、四面,連同已知的第三面,則乙本實際上全部都在傳館。(參看附圖片)經折疊後,在第二面的背面上,以紙條標示:

晉好太王碑 八分書無年月   奉天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