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诗论》“留白”问题的再探析

2013-01-15

由上海博物馆回来后,我反复考虑,仍然感到“残简说”是比较合理的解释。目前对这一问题所能作出的唯一可能合理的解释是,这部分简出现的删削现象是抄写者在抄写过程中有意作出的标记。极有可能是抄写者所据底本中的这六枚简原来两端已残,抄写者抄写时将这些残缺处留出空白,以待日后看到其他完善的底本时补抄进去,抄写者为了表示这些留白处并不是抄写时的疏漏,特别以书刀削去空白处的简面,引起以后补写的注意。以上看法未必妥当,但就目前的认识言,在找不出更好的合理解释前,不失为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故不揣冒昧,抛砖引玉,向海内外同道请益,希望得到批评指正,以便寻求出合理的解释.

[i] 曹峰:《试论〈孔子诗论〉的留白简、分章等问题》,日本“中国出土资料学会”编《中国出土资料研究》第六号(2002年7月出版)。

[ii] 拙著:《关于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的留白问题》,《简帛研究》网站www.bamboosilk.org,2002年2月9日首发。

[iii] 廖名春:《上博〈诗论〉简的形制和编连》,《简帛网站》www.bamboosilk.org 2002年1月12日首发;又《齐鲁学刊》2002年第2期。《上博〈诗论〉简的作者与作年》,《简帛网站》www.bamboosilk.org 2002年1月17日首发;又《孔子研究》2002年第2期。

[iv]拙著:《关于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的留白问题》,《简帛研究》网站www.bamboosilk.org,2002年2月9日首发。《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的释文、简序与分章》,网站www.bamboosilk.org,2002年2月3日首发。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上博馆藏中国楚竹书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v] 2002年7月30日上午在上海博物馆地下报告厅前咖啡厅与周教授、马馆长交谈。如有出入,请两位先生更正。

[vi] 参见李均明、刘军:《简度牍文书学》141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他们在论述中所惜未用现成的术语“删削”来表述,此补苴之。

威廉希尔app  历史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