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历史主义

2013-01-15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浅议历史主义

一 史学发展趋势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编辑了一套《社会和人文科学研究主要趋势》,其历史学卷由曾任英国史学会主席的巴勒克拉夫主笔,并邀列宁格勒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两教授参加,于1978年出版。[1]①该《趋势》较全面地考察了迄七十年代世界史学的发展和演变。我仅略取其西方史学部分,并稍补充八十年代后动向。按《趋势》,西方史学在二次大战后尤其是1955年后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除研究领域扩大至亚非拉各国和研究重点由政治史推向经济、社会、文化史外,主要趋势是突破了历史主义的束缚,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使史学由艺术转变为科学。

按《趋势》,历史主义在一次大战后即受非难,但直到1945年,它始终在除苏联以外的史学界占优势,并且在两次大战之间实际是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主义的一大冲击,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二次大战后才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方,推动史学革命的是在五十年代发展成熟的史学新概念和新思想。

在美国,主要是史学与社会科学、行为科学密切结合。美国原有实用主义传统,这种传统曾受德国历史主义影响而被削弱,但在五十年代恢复了。由马林(J·C·Malin)、科克伦(T·C·Cochran)等开始,抛弃了传统的历史分析方法,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计量学方法来研究历史。经过迈耶(J·R·Meyer)、康拉德(A·Conrad)、休斯(J·R·Hughes)、戴维斯(L·E·Davis)等努力,终于形成以福格尔(R·W·Fogel)为首的计量史学(cliometrics)。

在法国,社会史学者于1929年即创办了《经济社会年鉴》,但布洛赫(M·Bloch)、费弗尔(L·P·V·Febver)的新思想和结构分析在五十年代才充分发挥作用。年鉴学派的整体性(holstiC)历史观在布罗代尔(F·Braudel)、莫拉泽(C·Moraze)一代成熟起来,其影响遍及欧洲。英国以纳米尔(L·B·Namier)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在五十年代式微,新出版的鲁德(G·F·E·Rude)、霍布斯鲍姆(E·J·HobsbaWn)、拉斯勒特(p·Laslett)、汤普逊(E·P·Thompson)等著作都有明显的法国学派色彩。在德国,历史主义的抵抗最强,但年鉴学派思想“经过别具特色的改造”也影响到席德尔(Th·Schieder)尤其是伯梅(H·Bohme)、韦勒(H·U·Wehler)等新一代史学家。

《趋势》详述了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人口学等对史学新发展的作用。经济学是最早成为科学的,也是对新史学“唯一作出最大贡献”的社会科学。按《趋势》说法,直到二十年代,经济学和史学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经济学要求建立不受时代和国别限制的普遍理论体系;史学则困于历史主义,着重于一个时代个别国家的研究。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以后,经济学转入宏观经济和经济周期的研究。五十年代又转入经济发展和长期性增长的研究,这就必须重视历史,导致经济学和史学的重新结合。

《趋势》着重介绍和高度评价的两种“新史学”即计量史学和年鉴学派,实际都是经济史。这两个学派读者比较熟悉,我在《方法论》一文中也谈过。[2]②到八十年代,计量史学似已渡过它的黄金时代,批评迭起。年鉴学派仍盛,但其向心理学因素倾斜,也遭到一些物议。同时,出现另一种“新经济史”,即以诺斯D·C·North为首的新制度学派。该派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个人、企业、国家都谋求收益最大化,而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交换关系。国家给个人、企业设定产权,来交换后者提供的税赋,为此订立契约性的规则,即制度。经济史要研究的就是这种制度的长期变迁。但是,制度变迁要能降低“交易费用”才能引起经济增长,否则制度无效,经济停滞或衰退。交易费用包括设定产权和执行制度的费用以及信息、商务费用,是导致经济盛衰的基本因素,此外,该派还把伦理、道德规范作为保证制度执行的因素。[3]①

二 什么是历史主义?

西方所谓历史主义,尽管评论众多,并无确切定义。[4]②我以为,它实际是18世纪末西方近代史学从神学、哲学、文学中分离出来后逐步形成的一些原则。它仍带有“文史哲”的着重事件描述和直观的思想方法,强调历史世界(Writ als Geschichte)与自然世界(Weltals Natur)之不同。据说,历史主义(Historismus)一词最早是德国人评介维科(G·B·Vico)的1725年的著作[5]③时所用。维科认为历史是循环进化的,但一国的观念、制度、价值观完全受自己历史发展所决定。被称为西方“近代史学之父”的兰克(L·Ranke,1795—1886)可称为第一个历史主义者。他写有德、奥、法、英历史,但每国只写其某主要事件,有类“纪事本末”。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个性,代表一种个别的精神,而无共同的历史可言。其后德国著名史学家如特洛奇(E·Troeltsch)、迈纳克(F·Meinecke)等,并在方法论上强调历史是不可重复的,历史事物具有单一性和相对性,不能象自然科学那样用普遍规律或模式进行推理研究。特洛奇强调直觉方法,迈纳克更重视思想史研究。这就形成了德国历史主义学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主义传播到各地。法国史学家孟德(G·Mond)来德国学习,后于 1876年创办《历史评论》(Revehistorique)。法国的米歇莱(J·Micheled)、英国的斯塔布(W·Stubbs)都用德国学派方法写法国、英国中世纪史。俄国的罗斯托维季耶夫(M·I·Rostovtzeff)也到德国学习,成为古代史专家。美国阿达姆(H·B·Adams)于1884年创建美国史学会,引进德国史学思想,他的学生图诺(F·J·Turner)创立进步学派(pro-gressive school),成为美国的历史主义学派。

19世纪末出版班海姆的《历史方法论》、朗格卢瓦与塞纽博斯的《历史研究导论》。这种“史学手册”性质的书将历史主义概念系统化,译文流行各国,成为传播历史主义的重要工具。[6]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