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孔子曰詩無離志樂無離情文無離言”句跋

2013-01-14

7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第133頁,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9月第1版。

8 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第844頁,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4月初版。

9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90頁,台北:天工書局,1992年11月10日再版。

10清‧王念孫《廣雅疏證》第139頁,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1《十三經注疏》上冊《尚書》附《校勘記》第131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2 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校點《國語》三國吳‧韋昭注本第210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

3《十三經注疏》下冊《禮記》附《校勘記》第153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4 清‧王先謙《荀子集解》第11頁,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9月第1版。

5《十三經注疏》下冊《春秋左氏傳》附《校勘記》第1985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6 清‧焦循《孟子正義》第638頁,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第1版。

7 顏昌嶢《管子校釋》第562頁,長沙:嶽麓書社,1996年2月第1版。

8《十三經注疏》上冊《毛詩》附《校勘記》第269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9《十三經注疏》上冊《毛詩》附《校勘記》第262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10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第126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11 清‧陳澧《東塾讀書記外一種》第209頁,北京:三聯書店,1998年6月第1版。

12「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之「論」,王念孫認為是「諭」字之誤。清‧王先謙《荀子集解》第423頁,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9月第1版。

1 清‧焦循《孟子正義》第638頁,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第1版。

2 晉‧杜元凱《春秋序》有「為例之情有五」,曰「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極類《詩》作者之心志一由隱而顯之過程。見《十三經注疏》下冊《春秋左氏傳》附《校勘記》第1706、1707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3《十三經注疏》上冊《毛詩》附《校勘記》第269至270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4 毛本為國風、小雅、大雅、頌,簡本為邦風、少夏、大夏、訟。

1 周鳳五《郭店竹簡的形式特徵及其分類意義》,載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第57-59頁,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威廉希尔app  历史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