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析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巨大波动的主要原因

2013-01-14

其五,十六国初期,凉州相对安宁,张轨“立制准布用钱,钱遂大行,人赖其利”。其子张茂利用这里是丝绸之路必由之地的优势,打適丝绸之路,发展中外贸易,收到了“刑清国富”⑤的效用。

其六,前秦苻健占有关中后,在“丰阳县(治今陕西山阳)立荆州,以引南金奇货,弓竿漆腊,通关市,来远商,于是国用充足,而异贿盈积矣”⑥。王猛辅佐苻坚治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随之而来的便是“关陇清晏,百姓丰乐,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⑦。有些学者将此景象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相媲美。对此我们是同意的。

在战乱如此激烈,在社会最混乱、最黑暗的年月里尚然如此,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农民生产基本上可以正常进行的时段或地区,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就会较好一点。有关于此,下一节将会涉及,此不烦言。

————————

① 《三国志·魏书》卷11《管宁传》注引《先贤行状》。

② 《三国志·魏书》卷8《公孙度传》注引《魏略》。

③ 《三国志·吴书》卷9《吕蒙传》。

④ 《晋书》卷62《祖逖传》。

⑤ 《晋书》卷86《张轨传》。

⑥ 《晋书》卷112《苻健载记》。

⑦ 《晋书》卷113《苻坚载记》。

一、 对币制极端混乱的理解

绝无疑问,商品经济和货币的关系十分密切,几乎是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对封建社会后期,也即商品经济即将冲破自然经济藩篱,资本主义即将来临的时代是如此,对资本主义时代如此,对整个封建时代,恐怕就不尽然了。在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尚未为商品经济冲破自然经济藩篱准备好足够条件的情况下,人们确实需要也离不开交换、商品、传统市场和商品经济,农民也同样确实需要和离不开交换和市场的调剂或补偿,才能正常地生产和生活。必须用自己的产品甚至生产或生活的必需品去交换(详见第三节)。但他们所能提供的商品及所需的商品是如此细微,如此之少,特别是日常生活,往往极简单的物物交换便可满足。在这里,使用价值的交换才是最主要的,最本质的。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在小农经济是社会经济基础的总背景下,货币会进入农村,但祈求货币成为农民经济生活的必需,从而改变物物交换,谈何容易。换句话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尽管农民需要也离不开交换、商品和传统市场,却并不是离不开货币。因此,在将魏晋南北朝与两汉作比较,在如何看待本时期币制混乱,有时有地不用货币,赋税全部征收实物之类现象时,有些情况是否值得考虑一下呢?

首先,统一货币的出现和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发展,但必须有全国的统一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作后盾。

魏晋南北朝不是没有货币,除两晋及十六国时期有些政权没有铸钱外,绝大部分政权都铸过钱,有些钱的质量,如成汉的汉兴钱,梁武帝初铸的五铢钱,北魏的太和五铢和永安五铢钱,东魏的常平五铢钱,并不比汉五铢差。有时钱的功用还相当大,以至出现了《钱神论》这样的作品和“钱痴”这样的人物,或者吃、穿、用都用钱来表达的现象。“家累千金”是两汉形容大地主、大富豪的专用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籍中经常出现,传达着同样的意思。这在两晋南朝及北朝中后期更为突出。如沈庆之就指着他的大地产说:“钱尽在此中。”①南朝的赋税往往折成钱征收,封建政府的府库里堆满了钱,因此南齐永明五六年一次便可拿出一亿多成色很好的现钱进行和市。只是币制极端混乱,古今钱杂用,没有统一的货币,期间偶或废钱,或者是“钱货无所周流”。对此孔琳之有一个解释:“钱之不用,由于兵乱积久,自致于废,有由而然,汉末是也。”②这是有道理的,当连自然经济都谈不上时,谁能考虑到货币呢?其他时段也是如此,十六国时期至魏孝文帝改制,还需加上落后于汉族的内徙诸少数民族的因素。事实上,随着战乱的平息,社会经济的初步恢复,货币便出现了,而且还不可轻视。币制那么混乱,封建政府的铸币绝大部分名不符实,但在交换中依然有时有地在使用着,特别是那么低劣的铁钱和私铸钱依然在市场上能通行一时,岂非说明社会需要货币,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在呼唤着统一的货币。当隋文帝统一全国,隋五铢便通行全国,没有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基础,岂能如此。要知道,秦末汉初,在“民无盖藏”之时,货币同样毫无用武之地,而汉五铢的出现还经历了一百二十余年的曲折呢。

其次,对两汉的商品经济和汉五铢的功能不能估计过高。

由于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使封建时代特别是其前期和中期的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受到限制,有所局限。这个度就是小农经济的承受能力,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繁荣便属畸形,必然对小农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波动。在这里,统一的货币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也不能因为有了统一的货币就必然导致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的永远繁荣和无限发展。甚至一些货币的基本功能也难以正常发挥。两汉绝没有什么例外,因此对两汉的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对汉五铢的功能不能估计过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① 《宋书》卷77《沈庆之传》。

② 《宋书》卷56《孔琳之传》。

第一,汉五铢虽然通行全国,并没有成为商品交换的惟一媒介和衡量财富的惟一尺度,谷帛之类的实物,特别是布帛始终肩负着实物货币和衡量财富尺度的职能。《盐铁论·水旱篇》说:“器不善者不集,农事急,挽运衍之阡陌之间。民相与市买,得以财货五谷新弊易货。”正如前文所述,农民需要也离不开交换和商品,却并不是离不开货币,这里岂非传达了农村中依然保留着一些以货易货的习惯吗。就封建政府的赏赐来说,除了金和钱外,往往同时伴随着帛之类的实物。这类例证并不少见,这里不一一列举。而所谓入粟拜爵之类,又是专指粮食而言的。尽管此时即将进入或已进入了西汉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最繁华的阶段,按照《史记。货殖列传》的说法,此时楚越之地还“不待贾而足”,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还处在孕育阶段,若进行交换的话,以货易货当会更普遍一点。即使到了唐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已强于两汉,也还难于改变钱和帛兼用的格局。再如,《史记》和《汉书》在谈及具体的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时,虽然有时用钱或金来描述其拥有的财富,但论及总体时,却又全部用实物来阐述,使人读来十分费解,也极难折算这些实物的价格,充其量给人以大概如此的感觉。这种状况在《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货殖传》中尤为明显。这表明,货币最基本功能之一,即财富尺度的功能,也还难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