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议《开庆临汀志》

2013-01-10

一般认为完成于宝庆三年(1227)、始刊于绍定元年(1228)的王象之《舆地纪胜》(下简称《纪胜》)卷132《汀州》中,其“县沿革”门引3条《鄞江志》文(方按:前2条作《鄞川志》⑤,疑即一书)、“风俗形胜”门引4条《鄞江志》文,据同书“碑记”门所载,此当即为庆元志之文⑥。在赵万里辑本《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66年版)卷8的“建置沿革”、“风俗形势”、“古迹”门各有1条《鄞江志》佚文(均辑自《大典》)。其中第1条“莲城县沿革”引《鄞江志》云:“四山环绕,簇簇如莲”,与《纪胜》完全相同。第2条“风俗形势”门云:“郡有三仙二佛,人多好善,艺文儒术亦多。民产薄,故啬用;性直,故少诈。”此条出《大典》卷7890,乃仅见于此之佚文。其第3条《古迹·苍玉洞》引《鄞江志》文比较复杂,留待下文再加讨论。《大典》卷13705(《辑佚》页1201)引《鄞江志·苍玉洞》1条佚文,此乃残本《大典》中唯一幸存的庆元志文。《庆元鄞江志》存上述三书中的佚文去其重复,计9条。可证此书历宋末、元代,明初仍存,约佚亡于明代中叶。但《临汀志》却未见引《鄞江志》文,而且从上引9条《鄞江志》佚文考察,在相关条文亦未有照抄之嫌。但《鄞江志》乃《临汀志》史源之一,毫无疑义。

以下重点考察一下《临汀志》与《纪胜》、《元一统志》、《大典》三书的关系,从正文和注文二方面,看《临汀志》编纂的某些特点及其被录入《大典》后的变动。

《大典》卷7889~7895引《纪胜》卷132州县沿革、风俗形胜、景物上下、古迹、官吏、碑记、诗、四六等8门凡42条,均为正文,只有人物、仙释二门内容未被引录。这42条可大致区分为两大部分,“碑记”以下3门20条,《大典》卷7895全部收入,文字可据《纪胜》校补。“碑记”门中两处“林仲文”,均为“林文仲”之讹倒(《大典》卷7895引文及《纪胜》卷132均误),可据《临汀志·郡县官题名·通判题名》改正。除“碑记”、“四六”二门的4条外,其余16首诗(包括佚句),全被《临汀志》採入,由于《临汀志》未专设“题咏”或“诗”门,这16首诗被分散录入于“山水”等门的各有关条目下。可以断言,在今《大典》本《临汀志史·徽宗纪二》(卷20/页376):崇宁五年(1106)六月,诏求隐逸;同上书页378:大观元年(1107),立八行取士科。是其证。另外,邓春卿虽卒年不能确考,但大致上能定其生于宋真宗时期,《全宋诗》按生年序次,应前移至第8册,此显属误系。

(19)释从密 《全宋诗》卷1302(22/14795)小传问题多多,可据《大典》卷7895引《临汀志·道释》改写如下:释从密(1067~1136?),俗姓郑,汀州长汀县人,自号未埋翁。法号祖镜大师。建炎二年(1128),知福州江常延主东禅寺法席,历九年卒。其临终遗颂一首示众云:“阅尽人间七十秋,万缘今日一时休。虚空扑破浑闲事,惊起全身露地牛。”这首《临终颂》,《全宋诗》失收,今补录如上。

(20)释了证 《全宋诗》卷1379(24/15828)小传疏误甚多,如时以汀州通判摄郡守的许端夫,竟误作“漳州通判”,开元寺也随之自汀移漳;更荒唐的是:竟将《临汀志》“桴鼓之警”句,臆解为“金兵南进”。金军未至福建,此乃常识。此指建炎四年(1130)虔州虔化县(治今江西宁都)李敦仁等聚众数万攻破石城等县,绍兴元年(1131),又冲击汀州宁化县、清流县,兵锋直逼汀州。故了证避乱“亟归灵洞,结茅以居。”(《临汀志·道释》)是年岁末李敦仁被官军剿灭,事见《宋会要辑稿》兵10之27~28。今重作小传如下:释了证(?~1035),俗姓钟,汀州武平县人。年十九,师从礼果院道松,云游四方,参黄龙禅。绍兴元年(1131)以通判摄郡守许端夫延主开元禅寺,适兵祸起,避乱归灵洞,结茅自居。五年卒,有语录行世,今已佚。

(21)陈铸 《全宋诗》卷3162(60/37936)小传乃南宋末之陈铸(字鼎臣),但所收《任仙公台祠堂》(又讹倒为“任公仙台”)诗乃北宋陈铸(字师回)之作;而《云骧阁》诗一联佚句乃南宋中期陈铸(字伯冶,曾任汀州知州)之作。诗与佚句分属二人,均非小传中之陈铸所作。编者在小传中云“后通判福州”,所据为乾隆《福建通志》卷22,但核其题名下仅注“有传”;而在其后之一人下注:“俱绍圣间任”。虽有误,但清楚地指出此福州通判乃北宋陈铸无疑。梁克家《淳熙三山志》所载皆淳熙前事,仅“进士题名”等淳熙九年后内容为后人所补。其所录诗文无一为淳熙九年(1182)以后者。而且,可以断言,这个南宋末陈铸既未通判福州,也无任何诗作传世。《全宋诗》编者实在错得离奇、出格。今亟应将这一诗一联佚句分析为二,并分别增补北、南宋两陈铸之小传,将这诗和联句分别前置于相宜之卷册。顺便指出,两宋名陈铸者还远不止这三人。

陈铸小传㈠:陈铸(?~1068)○31,字师回。兴化军兴化县(治今福建莆田)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宝元元年(1038),知南雄州(《元宪集》卷24《知南雄州陈铸可殿中丞制》)○32;康定元年(1040),以母老养亲求通判福州(《潞公文集》卷3《送福州通判陈铸殿丞》诗题注:“时为殿中〔侍〕御史,河东转运使”)○33。移倅陈州(治今河南淮阳),历知潮州、汝州、登州,终官光禄卿。事具《万姓统谱》卷18,乾隆《福建通志》卷44《名臣传》、卷33《进士题名》。据《淳熙三山志》卷38收其《任仙公台祠堂》诗一首,据其卒年,可前移置于《全宋诗》卷401张田(7/4942)前○34。

陈铸小传㈡:陈铸,字伯冶。台州临海人,举善子。乾道八年(1172)进士。历宦大理寺主簿、司农寺丞。嘉泰四年(1204),知汀州(《大典》卷7893引《临汀志·知州题名》)○35。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除工部郎中,终朝散大夫、主管冲佑观。事具《嘉定赤城志》卷33。此陈铸仅存《云骧阁》佚诗一联,並其佚句可前移置于《全宋诗》卷2612,是卷首列状元黄定(48/30346),均乾道八年进士及第而又生卒未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