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究秦汉商品市场发育水平的几个问题

2013-01-09

⑤ 分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淮阴侯列传》、《汉书.梅福传》、《尹翁归传》、《后汉书.党锢列传》、《三国志.公孙度传》、<居延汉简甲乙编)270·20。

⑥ 据考古资料:在长沙马王堆和江陵凤凰山出土的漆器铭文中,有"南乡之市"、"中乡之市"等戳记。在传世的陶文中也有"南乡之市"的记录。又(居延汉简》第191.13页简云:"五月甲戌,居延都尉库丞登兼行丞事,下库城仓口用者书到令、长、丞侯尉,明白大扁书乡市、里门、亭显见处。"这片简文中的"乡市",同样是指乡之集市。

⑦ 陈直先生在《关中秦汉陶录》中,收有"槐里市久"的陶壶。据考,"久"为酒之省文,"槐"是里名。是证当时有"槐里市"。又据<汉书.地理志)记有不少的"聚",如刘聚、彭泽聚等等,聚多为自然村,大"聚"有时与里重合,里聚有市。王褒(僮约)有"担荷往来市聚"之谓。又长安西郊的细柳聚有市,称为"细柳市"。这些都是里市存在之证。

⑧ 《隶释》卷2《郁阮君神词碑》载:"漂没田畴,寝败亭市"。又《金石萃编》卷13《史晨餮孔庙碑》云:"史君念孔渎,颜母并去市辽远,百姓酤买,不能得香酒美肉,于昌平亭下会市,因彼左右,咸所愿乐。"

有6 622个,里市(聚市)66 220个。东汉的乡市3 682个,里市36 820个。当然,这只是依据政区制度推测的数量。因中原和边郡存在差异,各地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特别是中原以外的则西汉的乡市边远之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等因素,实际情况或许远远达不到这个数量,这个数字或许偏高,但其数量不当低估。它对农民具有调余补缺的意义。这与唐代御敕"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①的制度迥然各异。

秦汉时期的市场结构,大致上可分京畿市场、区域性市场、郡、县治市场和乡、里市场类型。这表明多层级市场基本形成。这对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这些市场设置后,是否可以认为:"商品交流已很畅通",在全国形成了"畅达的商品流通网络"?看来,还不能得出如此结论。其一、当时的商品流通,受交通条件和运输手段的制约较大。秦汉政权为加强政治统治,虽然致力于交通建设,当时以关中的京师为中心,开辟了数条干线,向四面幅射,南北水陆交通有所改善。但物资运输的困难仍然很大。如据记载:当时东部琅邪负海之郡,将粮食"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②又云:"汉通西南夷道。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③有的地方因交通不便,"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④在汉代,政府行为转漕物资如此艰难,耗费量如此之大;至于商人的商品运输,也就更为可想而知。秦汉时期,交通闭塞和运输手段落后的情况比较普遍。例如:闽越之地,"与中国异,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内也。"⑤又武都之地,"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⑥至于中原内郡也存在交通不便,制约商品流通的局面。《盐铁论.通有篇》说:"今吴、越之竹,隋、唐之材,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采棺转尸;江湖之鱼,萊黄之鲐,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藜藿蔬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之财不散也。"这里所说的多寡不调,财利不散,反映了各地物产流通范围有限。商品流通得不到畅达。所以,东汉桓帝之时,"土宜麻枲"的五原郡,由于"俗不知织绩",仍然"民冬用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⑦可见,不少地区还处在与市场隔绝状态。

其二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商品经济有相当的发展,但周边偏僻地区的商品经济仍较落后,商品交流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畅通。从工商城市的布局来看,西汉全国郡、县城市约1 600余个,其中司隶、豫、冀、兖、青、徐等州的城市达530余个,而江南的荆、扬二州,地域很大,城市仅180余个。东汉光武帝虽然在北方裁并了一些县,然城市的地域空间布局,主要还是集中在黄河中下地区。城市是人类文明里程的标记,是工商业汇集和商品流通的中心地。中原地区城市布局密集,说明具有广泛的"商流"、"物流"条件,反映了它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但江南有些地方乃无法与中原相比。淮南王刘安就曾说道:"越,方外之地,酂发文身之民也。"这里"非有城郭邑里,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贾,其不用天子之法度。"⑧至于有些"蛮人"所居之地,汉廷虽然在

————————————————

① 《唐会要》卷86"市"条。

② 《史记》卷Ⅱ20<平津侯主父列传》、<汉书》卷64上(主父偃传)。

③ 《史记》卷30《平准书》、《汉书》卷24下《食货志》

④ 《后汉书》卷16《邓禹传附训传》。

⑤ 《汉书》卷64《严助传》。

⑥ 《后汉书》卷58《虞诩传》。

⑦ 《后汉书》卷52《崔寔传》。

⑧ 《汉书》卷64《严助传》。

那里设了郡县,但语言各异,"长幼无别"。①当时江南人民"不待贾而足"的情况仍然存在。在经济落后地区,生产力低下,城市布局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有限等,这些无疑制约着市场网络的空间扩张和商品流通。

其三、关卡林立、关税苛重也制约了商品流通的畅达。汉代交通管制极严,内则水陆孔道。外则边陲徼塞,普遍设有关卡。据《汉书。地理志》:当时的关卡,主要设在内地的关口要道和周边各族的交界地区。如弘农郡设有函谷关、陆渾关;上党郡设有上党关、壶口关、石研关、天井关;代郡设有五原关、常山关;上谷郡设有居庸关;敦煌郡设有阳关、玉门关;汉中郡设有合浦关;群柯郡设有柱蒲关、进桑关;苍梧郡设有离水关、榭沐关、荔平关;郁林郡设有雍鸡关;合浦郡设有合浦关。此外,还有九真郡的界关,等等。当时设置这些关卡,既有其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同时也有控制商贾、征收关税的经济目的。文帝时虽然一度放宽政策,"除关,无用传","开关梁,不异远方"。但景帝即位后即行恢复,"复置诸关,用传出入。"②与周边少数民族’’互市",也在边关进行。依照汉制,通商要有"传"(通行证),无"传",则视为"阑",即"妄也",也就是走私。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说,"汉兴……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当是在文帝"开关梁"之时的实况,非指整个两汉。正因关卡很严,所以才有"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榨马、僰僮、牦牛……","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③的记载。当时通商,不仅关卡控制严,而且在抑商政策下,关税也很重。秦自商鞅变法后,就"重关市之赋(税)。④"在云梦秦简中,还有专门的《关市律》。⑤说明秦代征收关税已成制度,而且很重。时至汉代,关税仍然多倍于田租。如据《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注引《魏书》载:"庚戌令曰:关津所以通商旅,池苑所以御灾荒,设禁重税,非所以便民,其除池禦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什一。"这是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所下的一道令文,恢复"什一"之制,还认为是"轻关津之税",说明通常的关税当在十分之一以上。

————————————————

① 《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

② 《汉书》卷5《景帝纪》。

③ 《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

④ 《商君书.垦令篇》。

⑤ 《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关市条,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二、 各地市场联系增多,但尚未"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市场的联系和商人跨地经商的情况常有出现。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郑国商人弦高去周地经商,至滑国遇上秦国的军队。《左传》成公三年载:郑国一商人至晋,受到晋大夫荀罃的"善见",后来又去齐国经商。《管子·小匡篇》云:"服牛轺车,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战国商人为了"货殖","以周四方’’者,为数不少。

秦汉时期,在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下,各地经济交往扩大,商品交换较前活跃。《汉书.伍被传》曰:"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交易之道行。"《盐铁论.力耕篇》云:"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臻,万物之所殖者。"当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各地市场联系在战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兹就《史记.货殖列传》的记录列举如下:

关中地区:"膏琅沃野千里","四方辐凑,并至而会"。这里的"雍,隙陇蜀之货而多贾。m’栎邑,北卻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作为关中大后方的巴蜀,"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旄牛",与西南少数民族贸易。三河地区:位居"天下之中",能绾轂东西南北。其中,"扬、平阳,西贾秦翟,北贾种、代。""温、轵,西贾上党,北贾赵、中山。"洛阳"东贾齐鲁,南贾梁、楚。三河人民喜好经商,多"通商贾之利。"燕赵地区:位处黄河以北。邯郸是漳、河之间的都会。"北通燕涿,南有郑卫。"西却三晋,东近梁、鲁。燕为渤海、碣石之间一都会。"南通齐、赵,东北边胡。"齐鲁、梁宋地区:齐"带山海,膏琅千里。"临淄是海、岱间一大都会,人众殷富,系鱼盐、纺织中心。"定陶、睢阳亦一都会",其俗好农,又好商贾之利。江南地区:吴是江东都会。"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江陵即原来的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也曾是楚的都城,"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利,其民多贾。""寿春也一都会。""而合肥受南北潮,受皮革、鲍、木输会也"。岭南地区:"处近海,多犀象、碡瑁、珠玑、银、铜、果、布之湊。"番禺是都会。"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①

大量史实表明,秦汉时期各地市场的联系确实增多了。商贾活动的地域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的关中、三河、燕赵、齐鲁等地区,但淮河、长江流域及岭南也有他们周流之所及。

那么,秦汉各地市场联系增多,是否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统一市场?我们认为:秦汉市场虽然已较广阔,或者说有广阔的市场。但它只是地域性市场在空间的扩展,是简单货物交换的大市场,尚未形成为全国性统一市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式的统一市场,是商品经济显著发展的产物,也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统一市场的要求,从总体来讲,它必须是统一的,不是分割的;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规范的,不是无序的。统一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实行统一的市场政策;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统一的税制;统一的货币;统一的市场价值等。但秦汉时期的商品市场,并未完全具备这些条件,不少方面还存在偏缺和不足。

首先,各地市场联系虽已增多,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封闭性和分割性。前面讲到,由于交通运输、地区差异、关卡林立和抑商政策等多方制约,当时全国的商品流通并不完全畅达。还当指出的是,在汉朝境内,中原汉人与少数民族的贸易包括关市,需要得到汉廷的允许和批准,贸易地点必须在指定地址。交换的商品也受到某些限制。《汉律》规定:"胡市,吏民不得持兵器及铁出关,虽于京师市买,其法一也。"于此说明市场的封闭性已很明显。至于市场的分割性也较严重。其突出的一个表现是不少的郡设置"属国"。据记载:西汉从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开始,到昭、宣时期,大约设有七个属国。如:安定属国,天水属国,上郡属国,西河属国,五原属国,张掖属国,金城属国。东汉时期,对西汉原有的一些属国,如安定、西河、上郡、金城、张掖等属国仍继续存在或复置,自安帝后,又增加了新的属国。即: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居延属国,辽东属国,酒泉属国,涿郡属国等等。从西汉武帝到东汉时期,先后在安定、天水、上郡、西河、五原、张掖、金城、广汉、蜀郡、犍为、涿郡、辽东等十余个郡的大片土地上实行"属国制",是有史可证的。③汉廷对这些"属国"的政策是,实行"因其故俗"而治。它们的"故俗",不仅社会组织、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与中原汉人不同,而且经济生活、商品流通也是有别的。这些"属国"尽管与中原地区有些商品交换,但往往时断时续,並无恒定。因此,没有充分的史实证明,它们已经纳入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商品流通网络。

——————————————————

① 《汉书》卷28《地理志》。

② 黄今言:《秦汉军制史论》,江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一194页。

货币是市场交换的中介。发育健全的统一市场,要有统一而稳定的货币制度。《汉书.食货志》说:"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汉兴,继续以黄金、铜钱为币。这说明当时对铸币的材料确实是做了统一,规定为金、铜两种。但币制的质量和规格并未一以贯之的完全统一。期间的铜钱,币制有过多变。例如:汉高祖时 (公元前206年以后),以秦钱重,不便使用,改铸"榆荚钱"。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改行"八铢钱"。吕后六年(公元前182年)改用"五分钱",径五分,重二点四铢。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改行"四铢钱",文曰"半两",撤销盗铸钱令,民得自由铸造。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改铸"三铢钱",重如其文。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罢"三铢",复行"半两",或称"三分钱"。至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铸"五铢钱"后,铜钱作为流通货币才基本上通行全国。在此之前,由于多次变更币制,尤其是自由铸币,造成"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法钱不立","奸钱日多",货币混乱。再就金币而言,从大量的出土资料表明,其时没有固定的标准重量,虽然金币的形制大体近似,但大小不一,重量不等,流通时要割凿使用,属称量货币,市场交换多有不便。同时,金币与铜币的比价,除王莽时定为"黄金一斤,直钱万"03外,其他时间未见法定比价。如《九章算术》载:"今有人持金十二斤出关,关税之,十分而取一。今关取金二斤,偿钱五斤,问金一斤值钱几何?答曰:六千二百五十。"又"今有共买金,人出一百盈三千四百,人出三百盈一百,问人数金价几何?答曰:三十三人,金价九千八百。"这里,金币与铜币出现了四种不同的比价,即:每两黄金值1 347钱、625钱、390钱和613钱。这种比价无一确切值,显然不利于市场上的商品交换,也容易紊乱。特别是王莽时期,他在十几年中,先后四次币制改革,使货币多变。第一次居摄二年(7年),使用"大泉",值50钱;"契刀",值500钱;错刀,值5 000钱;五铢,值一钱。第二次是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止刀钱和五铢,使用"大泉"和"小泉",其值分别为50钱、1钱。第三次是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实行"宝货"制,繁琐庞杂,荒谬绝伦。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铜货)二十八品。②王莽的货币改革,制造了三十七种不同质地、不同形制、不同计算单位、不同比值的货币,使人们难以树立对货币的信赖。由于他在改制货币中,以轻换重,以劣换优,使货币多变、混乱,故《汉书.食货志》说:王莽"每一易钱,民用破业,而陷大刑。""百姓溃乱,其货不行……于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结果,导致市场萎缩,甚至出现"货币杂用布帛金粟"③和物物交换情况。东汉立国后,光武帝刘秀恢复了"五铢钱"制度。然在章帝元和年间,尚书张林提出:当时"谷所以贵,由于钱贱故也。"于是他建议:"可尽封钱,一取布帛为租,以通天下之用。"④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仍有人多次提出"钱轻"或改铸"大钱"的议论。至董卓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后,乃出现"货贱物贵,谷石数万。"⑤由于通货膨胀,物价腾贵,引起社会动荡不安。这种长期间货币流通的多变、恶化,不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价格在市场交换中占有重要地位。发育健全的统一市场,必须有统一的市场价值,並使价格形成机制。秦汉时期虽然对物价采取过一些政策措施(后详),但由于物价问题复杂,在古代社会中,要实现统一市场价值,形成价格机制,并非那么容易做到。其突出表现在:(一)我们根据文献、简牍资料的初略统计,秦汉时的商品,有价格可稽考者,仅170余种,还有不少商品包括:不同种类的农具,70余种鱼类及一些果品、蔬菜等,並未发现一一记价,大概采用"临时看货作价"的办法。这明显反映了物价制度的不健全。(二)商品价格与实际价

————————————————

① 《汉书》卷24《食货志》。

② 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发展简史和表解》,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9页。③ ③ 《后汉书》卷1《光武帝纪》。

④ 《后汉书》卷43《朱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