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齐民要术》的撰者、注者和撰期——对祖国现存第一部古农书的一些考证

2013-01-09

② 见原书自序。

③ 见原书第十九“种蒜”篇内自注。

④ 见上揭原书“种蒜”篇内自注。

⑤ 见原书第三十八“种粟”篇内自注。

⑥ 见上揭“种蒜”篇内自注。

⑦ 见上揭“种粟”篇内自注。

⑧ 见上揭“种蒜”篇内自注。

⑨ 《魏书.贾思伯传》:“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为侍讲……人授肃宗《杜氏春秋》”。又附《思同传》:“除黄门侍郎兼侍中,河南慰劳大使……为侍讲,授静帝《杜氏春秋》”。

内容看:后人都认为是“援据博奥”①、“奇字错见”②、“腹中似有数千卷书者”③。而其书杂说篇,论述所谓“治书”方法④颇详晰、颇具体,可知他当是富有讲书修养的兼富有藏书经验的“望族”子弟。又按:撰者罢官后,当是回原籍家居,自厕于齐民,以农牧为业。根据其书杂说篇所述,“治生之道,不仕则农”⑤,又根据其书自序,所谓“验之行事”、“晓示家童”;又根据其书养羊篇中自言: “昔有羊二百口”等纪录,已足证明。且其书内容,除部分辑自古书外,不少是原始纪录,且不少是实践心得,非有实际经验的不能下笔。这也是撰者曾业农牧的一证。

这里还得提及:最近有人认为“贾思勰即贾思同,因为他做过彭城王元勰的属官,可能依照当时的习惯,把名字改换了”⑥。这一说,只属推测,是否可信?值得商讨:(1)据《魏书》及《北史》所述,思同自幼便雅好经史,专精《杜氏春秋》。任讲官时,也讲授《杜氏春秋》。到晚年还跟卫冀隆为《杜氏春秋》辩论是非,积稿至十卷,未竟而卒。且生乎极少接触农事。从学风上和经验上看,似都不会撰述像《齐民要术》这一类型的书。(2)据思勰原书所述,知系作于游宦后,家居度田园生活时,通过“询之老成,验之行事”。才写成此书,借以“晓示家童”。但思同则自少“释褐”、仕途腾达,久任中枢要职,直至卒于官,从未获享田园生活机会。(3)思勰曾任高阳太守,所撰书也如是署衔。这可能是他最后一任的或最高一任的官衔。但思同则自“释褐”后,由彭城王国侍郎、尚书考功郎、青州别驾,累迁荥阳太守、襄州刺史,晋封男爵、黄门侍郎、侍讲、尚书、侍中等官,卒赠尚书右仆射、司徒公、青州刺史、谥曰文献;其最后的或最高的官衔不是高阳太守,且从未任过高阳太守①。(4)思勰成书,约在永熙二年至武定二年间或稍后⑧;但思同却在武定二年的前四年即兴和二年(公元540)便死去了;且其晚年官阶相当高、责任相当重、国家又处于多事之秋,甚至连他的专门所学,即《杜氏春秋》辩论稿也未完成;更不会有余暇“丁宁周至”⑨完成这一部“卷首皆有目录”⑩的且冠有长篇自序的农书。(5)思勰称刘仁之为“老成懿德”⑾,似较仁之为后辈;而思同则较仁之先卒⑿,年龄可能大于仁之,官爵也大于仁之,学术和道

————————————————————

① 据近人胡立初考证:《齐民要术》引用各书,计经部30种,史部65种,子部41种,集部19种,合四部共155种。此外无书名可考的尚不下数十种。

② 见《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引李巽岩《齐民要术音义解释序》。

③ 见明胡震亨津逮秘书本《齐民要术.跋》。

④ 原书标题为“染潢及治书法”和“雌黄治书法”所述包括染书、用书、修补书、藏书、曝书等方法(当时的书系卷子本)。

⑤ 见原书卷端《杂说》。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颇欣赏他这一句话《四库提要》因这一篇的《杂说》与原书第三十篇《杂说》重出,疑为后人窜人。按可能是后人偶错乱其编次致析而为二。

⑥ 见近人王毓瑚《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成就》(1957年科学普及出版社版)。据该书作者函告。谓此系近人栾调甫说。但其说尚未见有专论发表。

⑦ 《魏书》及《北史》本传,述贾思同历任官衔颇详,均无曾任高阳太守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