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欧美日的张骞研究

2013-01-08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浅谈欧美日的张骞研究

[摘 要]张骞的思想和作为,包括他为实业、立宪、自治、教育等所作的努力、在南通的社会改革的实践等,很早就引起了海外的注意。直至今天,张骞及其事业也仍然是多方面学者研究的对象。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海外的相关研究了解有限。这不利于学术的发展。在欧美日的有关探索常反映了不同的主题和視野.也有新的发现,值得参考。限于篇幅,无法推荐更多的研究和展开性地讨论文中介绍的专家们的观点,但已择介了所有相对主要的有关学者及其著述。

[关键词]张骞;中国学;海外汉学;中国近代史

1912年7月10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给外务省的报告中就简介了张骞和提及“通州工业今日之发达”。1918年8月25日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的《星期日旗报》(SundayStandard)曾用较长的篇幅介绍了南通纺织专科学校。这是国外比较早地注意到中国的近代南通的例子。

海外研究南通最早而又系统的是日本方面。而日本方面研究得早而周全的是日本人驹井德三。他于1919年10月来南通调查产业。根据调查所得,完成了名为《中国棉花改良的研究》的长篇报告,作为《中国产业研究丛书》的第一卷在日本出版。1922年11月,驹井德三再次来到南通调研。这一次调研为时两个半月,成果是后来完成的《中国江苏南通州张骞关系事业调查报告书》。1925年,此报告书在日本出版。该报告书连前论在内,共分六大部分,内容非常详尽。是研究张骞事业和南通近代经济与社会的重要凭藉之一。驹井德三于1885年出生于日本滋贺县,毕业于札幌农业学校。他后来于1952年在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出版了《对大陆的宏愿》,继续述及南通的情况。他于1961年去世。驹井德三后来卷入日本对“满洲国”的“外交”事务。大概是因此之故,过去中国学者或谓他是受日本外务省的委托而来南通的。但日本方面的材料证明他是受涩泽荣一财团所派。张骞于1922年春派大有晋盐垦公司的陆军少将衔的章亮元和大生纱厂的张同寿率代表团至日本,向“日本工业之父”涩泽荣一的财团商借八百万元。对此事件,张骞日记晦言,而张骞自订年谱和张孝若为父亲作的传记中则一字不提。1996年,日本的浅田泰三据日本方面的史料,陈述了中国来的代表向涩泽转交了张骞的信以及代表团在日本滞留一个多月,涩泽麾下的银行和各株式会社的意见不一致,最后涩泽财团决定派驹井德三来南通实地考察投资环境,以定是否供款给张骞的事业。日本学者野泽丰先生估计驹井德三的调研经费约为400万元。虽然由于多种原因,张骞为南通引入国际资本的努力未成,日本方面的研究所揭示的这一事件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符合实际地认识张骞对待外国资本的态度。而且,也在日本方面促进了联系涩泽荣一和张骞的研究。涩泽荣一记念财团已决定资助2004年9月将在东京召开的“涩泽荣一和张骞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和2005年5月在上海和南通召开的“近代企业家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贡献:涩泽荣一和张骞的比较研究”国际会议。

1918年中秋,日本的上冢司因毕业于神户高等商业学校,又在满洲铁路局工作而通汉语,故受外务省和农商务省的共同委托,来中国调查华南经济。南通是他的很大的调查范围里的一个地区。1918年12月底,他从上海启程往崇明岛,再经海门来南通,旋去如皋和盐城、兴化、昭阳、宝应等地。他在中国的总的调研时间是一年半,但在南通只作了短暂的逗留。他的调研报告《以扬子江为中心》于1925年由日本织田书店出版。他对南通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繁荣与交通、电信、教育、慈善等事业的完备,感到意外和震惊。他去苏北,主要是考察以植棉业为主的垦殖业。

在上冢司的调查报告还没有写完之前,已经多次来华游历的日本的鹤见佑辅就于1923年在日本出版了《破坏偶像期的中国》一书。鹤见佑辅自陈:“自己在中国旅行的时候,是把参观北京的国立大学、山西省太原府的阎锡山氏的事业、以及南通州的张骞氏的事业,作为三大纲目的。”他抵通时,曾在日本留学而时在南通更俗剧场领导戏剧改革的欧阳予倩到码头迎接了他。鹤见佑辅对南通的教育、自治和经济开发的近代事业十分赞赏。他评价若将南通州的事业“遍布四百余州的广袤的中国土地上,这应该说是一种卓越的、引人注目的见识。”鹤见佑辅早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擅长写作,在以后又数次记及张骞在南通的事业。他于1973年在88岁高龄时去世。

海外对张骞及其事业的早期关注主要是考察调研和新闻与记事报道。在张骞去世以后,有关的理论性或考论性的研究才产生。下列一些研究者比较著名。

野泽丰,1922年7月出生于静冈县。1949年从东京文理大学东洋史专业毕业后任该校助教。以后换任过几所大学,1970年获教授衔,1986年从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院退休。野泽丰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家,共发表各类著作8部、学术论文80余篇。涉及南通和张骞的著作有由岩波书店于1972年出版的《辛亥革命》、由校仓书房于1978、1980年出版的《亚洲的变革》(上、下)、和刊于《历史学研究》第150号(1951年)的《辛亥革命的阶级构成一一四川暴动与商绅阶级》、刊于《经济学家》第45号(1967年)的《辛亥革命与日本:立宪君主制还是共和制?一一亚洲第一次共和革命的冲击》、刊于《近代中国研究汇报》第10号(1988年)的《张骞と南通への旅》等等。野泽丰至今仍在从事各种学术活动。

藤冈喜久男.原为北海学园大学法学部教授,已退休多年,但退休后一直坚持研究和著述,现住札幌市。藤冈喜久男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家,主要著作有1985年9月在北海道大学的图书刊行杜出版的《张骞と辛亥革命》,此书含两部共九章如下:第1部:第1章朝鲜问题;第2章戊戌变法;第3章东南互保;第4章辛亥革命;第Ⅱ部:第1章家とその生い立ち;第2章科举;第3章通州纱厂创设;第4章袁世凯上仁午甲申事变;第5章驻华米公使ラインシュ。藤冈喜久男还在日汲古书院出版了《中华民国第一共和制と张骞》一书。藤冈喜久男坚持的论点是正是张骞和他的立宪党人们在武昌兵变后迅即促成的各省独立,才确保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因此他花费大量时间来对此作了论证。他于2000年又在日成美堂出版了《义和团:中国とヨ—ロッパ》、(西太后治下の中国:中国マキアペリスムの极致)、《袁世凯总统:开发独裁の先驱》等多部史书。

中井英基,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教授。与南通和张骞有关的著作是《中国近代企业者史研究》,1976年3月出版,为《现代中国研究丛书》之一。1994年写了《近代中国の企业家精神》一文,被收入士屋健治编的《ナショナリスムと国民国家:讲座现代アシア1》一书,由东京大学出版会于当年出版。1996年6月,中井英基又在北海道大学图书刊行会出版了新作《张骞と中国近代企业:通州兴办实业之历史》。此书的部章如下:第1部绅商企业家の诞生;第1章农民から士大夫,そして绅商へ;第2章绅商上家产构成;第2部南通大生纱厂の设立と经营:第1章中国在来绵业の盛衰と再编;第2章上海机器织布局七湖北织布官局;第3章南通在来绵业の再编成;第4章大生纱厂の设立と张骞の役割;第5章民族纺绩业不振の原因;第6章“花贵纱贱”と纺绩业;第7章股#有限公司の经营体质;第8章大生纱厂の成长と挫折;第3部通海垦牧公司の设立上经营:第1章清末の通海垦牧公司;第2章民国初の垦牧公司と盐垦公司。目前,中井英基已经获得涩泽荣一记念财团的资助而正在进行涩泽荣一与张骞的比较研究。

高田幸男,东京都人。先后毕业于明治大学的大学院和文学部。现为明治大学助教授。目前在该校讲授“东洋史概说”的第二部分和“东洋近现代史”的课程。专攻中国近代史,特别着重研究长江下游流域的地域经济、地域社会、教育团体等。曾参与高桥孝助、古厩忠夫编的(上海史-巨大都市の形成と人*の营み)的撰写工作。此书于1995年由东方书店出版。同年,参加写作的野泽丰所编的《日本の中华民国史研究》一书也由汲古书院出版。1998年,在《骏台史学》第103期上发表了《江苏教育总会の诞生》一文。2001年,又在同刊物的第111期上发表了论文《清宋江苏における地方自治の构筑と教育会》。高田幸男对张骞领导的江苏学务总会及其后身江苏教育总会的历史作用有深刻见解,他认为这样的组织“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教育改革”,而是“这种教育会具有与地方议会相似的性质”,“在咨议局的设立以及后来的辛亥革命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丸裕一,京都大学太平洋学部助教授。开设“东アジア政治经济史”的课程。曾编过《<大日本纺绩联合会月报>收录中国关系记事目录(1889—1943年)》,这一文献总目发表在《近代中国研究汇报》第16期上(1994年)。1996年他的文章《1980年以来日本学者对民国工业史评述——1903年—1927年的企业与工业化》曾由他人译成中文后参加第二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997年8月于台湾召开的“纪念‘南京大虐杀’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他又作过《从破坏到复兴?一一从经济史来看“通往南京之路”》的报告。金丸裕一并不特地研究南通和张骞,但在对中国近代史作深入分析时,会有所涉及。北海学园大学经济学部教授西川博史也是这样。他于1987年1月由ミネルヴア书房出版的重要专著《日本帝国主义と棉业》论及南通,但他同样不专门研究南通。西川博史现在的研究侧重于战后经济问题。例如,他在2000年又为《北太平洋地域协力の抱之る课题と新たな挑战》的课题项目写有名为《北太平洋地域たおける地域统合の展望上课题》的部分。目前他为博士生开设“近代日中の经济关系史の历史的意义”和“比较经济政策史特殊研究”这两门研究性课程。其它的研及南通或张骞的学者还有西泽治彦等等,不一一介绍。

在欧美方面,对近代南通或张骞有过记述或评论的人物有多位。如1910年率商团来华的美国大资本家罗伯特·大赉,1911年由美国红十字会派遣来华考察治理淮河水患的查尔斯·戴维·詹美生,1920年来通的美国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约翰·杜威等等。对南通和张骞的在通事业研究得较深入的也有一些学者。这里主要介绍未被或仅是很有限地被国内了解的专家和他们的著作。

阿尔伯特·菲沃斡克,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国学教授,学术活动期很长。他最早是研究盛宜怀的。1958年在哈佛大学出版了《中国的早期工业:盛宜怀(1844—1916)和宮企》(China’s Early Industrialization:Sheng Hsuan—Huai(1844—1916)and Mandarin Enterprise)一书。以后又研究周学熙在山东的启新洋灰公司并出版了专着(Industrial En- terpfise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7he Chee Hsin Cement Co.)。1969年在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支持下.与另一位中国学家合作,编辑了一部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参考书目。书目介绍了五百种从1949年至1959年在中国出版的有关图书。该书目对欧美的中国学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作用。考虑到当时中美间的外交和交通关系断绝,阿尔伯特等能做到这样,已是非常不容易的了。他的研及张骞和南通的著作有:《中国经济(1870—1911)》(The Chinese Economy,ca.1870—1911),1969年于密歇根中国研究中心出版,1977年再版;《1871—1910年间中国的手工和机器棉纺织业》(HandicraftAnd Manufactured Cotton Textiles in China 1871—1910),这是一篇发表在《经济史杂志》(JournalofEoonomicHistory)第30卷第2期上的长达40页的论文;《1912—1949年间中华民国的经济贸易》(Economic Trend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此文原是密歇根中国研究中心于1977年出版的研究报告.后来经删改后插入了《剑桥中国史》的第13卷中;《晚期帝制中国的经济史研究》(Studies in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Late Imperial China),1995年由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经济:1870—1949》(The Chinese Economy,1870—1949),1996年在安阿伯出版。

阿尔伯特认为近代张骞经营的南通的纺织企业的模式是手工业向机械化、农业向工业转变时期的过渡形态。还认为这类企业在未来的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中将终因丧失垄断劳动力和原料市场的能力而失败。

玛瑞安娜·芭司蒂,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女研究员。她的成名作是《基于张骞(文献)的:中国二十世纪初期的教育改革》(Aspects de la Reforme de L’enseignement en Chine au Debut du Xxe Sieele d’apres des Eefits de Zhang Jian),全书369页,于1971年在巴黎的牟同社出版。此书后由珀尔·贝雷译成英文,书名简化作Educational Reform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于1988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中国研究中心出版。编为《密歇根中国研究专着》第53卷。书中收录了几篇全译或节译成英文的张骞的信件或文章.如第99—107页为《通海请立师范学校公呈》(MemorialRequestingtheEstsblishmentofaNormalSehoolforNan- tongAndHalmen)。第117—119页为《致署江苏朱按察使函》(LettertotheGovernor—general)。第133—135页为《初等教育必须改良之缘起》(Some Reasons Why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Education in Lower Primary Schools)。第139—144页为《北京商业学校演说》(Speech at the Commercial School of Bei- ling)。第155—158页为《致黄任之论师范及小学函》(Letter t0 Huang Renzhi on the Normal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s)。其它几处译文,不一一赘介。玛瑞安娜还给各译文分别配有注释与说明。玛瑞安娜著述较勤,仅专书就已出版了五六种。她的专业方向是中国近代史,其中以对中国近代的教育和文化的研究见长。在她的著作中研及南通的教育和张骞的还有如下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