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禅让制度的一些看法

2013-01-08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有关禅让制度的一些看法

Ⅰ、大家天下

学界基本上都承认禅让这种政权交替形式的存在,并认为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就是禅让制度。

但本文所想指出的,是尧舜禹时期的政权交替形式并非后世所誉的“天下为公”的禅让。为了有所区分,本文暂且把古时政权交替形式分为三类:

一、“天下为公”的禅让继承;

二、“大家天下”的氏族血统继承;

三、“小家天下”的世袭继承。

夏代以前的五帝和禹时期——而不仅仅是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应该是第二种:“大家天下”制度。所谓“大家天下”是指政权在氏族部落血缘范围内实现交替并制度化的一种政权交替形式。这就有别于让与全天下人的禅让和传嫡长子的世袭。

《史记·五帝本纪》载: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是为帝尧。

虞舜者,名重华。……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

《史记·夏本纪》载:

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从颛顼到禹都被列为了黄帝苗裔,但他们并不像后世那样是作为嫡长子来践帝位的。《尚书·尧典》载:“帝曰:‘明明扬侧陋。’”《史记·五帝本纪》解释这句话为“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这就是说践帝位者必须是帝胄。但像舜这样举于布衣,也是后世不可想象的。而后世如兄终弟及等对嫡长制度的补充则有可能为这种“大家天下”制度的孑遗。

《史记·五帝本纪》载: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这里的所谓“国号”,应当是氏族的名称。而“国号”的问题,下文将在“传子之说”中有所涉及。

从有熊氏到有虞氏,政权是在黄帝部落的诸多“氏”中交替的,而这些“氏”是有血缘渊源的,这就保证了黄帝部落对整个酋邦的长期控制。

《史记·五帝本纪》载:

轩辕……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

《淮南子·齐俗》载: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

可见黄帝部落是在不断征伐的。通过对其他部落的征服而建立一个以黄帝部落为权力中心的酋邦。“组成这种部落联合体的部落之间就不一定具有血缘渊源.”(1) 因此在酋邦中保持权力掌握在黄帝部落手中,血缘渊源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政权在众多“氏”中更替,即使舜为布衣,但如为黄帝后裔,也可因贤能而践帝位,则可践帝位者的范围较后世而言是相当广泛了。但因为范围还是限制在黄帝苗裔之间,所以称之为“大家天下”。

而在黄帝部落仅是单个部落,而非统治一个酋邦时,可以认为此时是处于“天下为公”的禅让时期,部落内部实行禅让。

Ⅱ、传子之说

从传说的古史中的黄帝至今五千年,而自夏以降有约四千年。那么五帝时代大约历经千年之久,这是令人生疑的。这一个漫长的历史年代绝不会仅存在过寥寥几位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