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究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1933-1945)

2013-01-07

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是对美国近代限额体系中的知识移民制度的延续,体现了美国一贯的引进智力的方针。但是,如果把罗斯福政府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知识移民的性质和规模等因素考虑在内的话,仍然可以看到其中明显不同于以前移民体系的特点。

研究人类迁徙行为的学者把人类迁移分为两种,求生与求优。当个体的迁移是一种能对社会做出使自己的人性得到良性发展的选择行为时,它就是求优。而当没有其他手段进行选择时,人们所能采取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迁徙,也即“逃亡”,这是一种求生行为。这一时期欧洲知识分子的迁出显然是求生行为。知识难民的迁移不是根据接收国的需求产生的,相反,大危机时期接收国并没多少需求。美国还出现了一定规模知识分子失业团体。因此,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实际上是对知识难民的接纳和安置,是一种知识难民政策,它体现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救助,是对知识难民的庇护。也因为这样,它没能为所有知识难民提供充分的职位。在1933-1944年进入美国的知识专业人士中,只有66.9%的男性和51.7%的女性仍然或者(在从事其他无关的工作后)再次从事他原来的研究工作。但是,在国内智力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接收如此规模的人才并给他们中大部分人提供职位,这在以前是没有过先例的。

综上所述,对知识难民生命的珍视,对其才能的重视,是罗斯福政府知识移民政策的最主要的特征。罗斯福时代的知识移民政策不仅传播了激动人心的庇护所观念,也为美国赢得了空前的尊重和威望。同时更重要的是,由于对欧洲犹太难民智力库的抢救及时,在经历百年向欧洲科学界学习和看齐之后,在欧洲知识界大劫难之后,美国却出乎预料的成为了世界的科学中心。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学术派别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他们聚集的知识能量在美国得以释放。从“曼哈顿计划”起,美国就开始利用这一巨大的欧洲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来为美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服务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是大规模接纳和安置欧洲知识难民的直接后果。

参考文献:

[1]Robert A. Divine, American Immigration Policy(1924-1952)[M].New York:Da Capo Press,1972.

[2]华盛顿选集[C].商务印书馆,1983.

[3]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殖民地时代的历程[M].上海译文出版 社,1989.

[4]戴超武.美国移民政策与亚洲移民(1849-1996)[M].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

[5]Paul Weindling, An Overloaded Ark?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and Refugee Medical Scientists,1933–45,Stud.Hist.Phil.Biol.& Biomed.Sci, Volume.31,No.3,477-489,2000.

[6]李工真.纳粹德国流亡科学家的洲际移转[J].历史研究,2005,(4).

[7]Laura Fermi, Illustrious immigrants: the intellectual migration from Europe, 1930-41,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1 p.26.

[8]Laura Fermi, Illustrious immigrants, p.11.

[9]Paul Weindling, An Overloaded Ark? The Rockefeller Foundation and Refugee Medical Scientists, 1933–45,Stud.Hist.Phil.Biol. & Biomed.Sci, Volume.31, No.3, 477-489,2000.

[10]张永和.权利的由来——人类迁徙自由的研究报告[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

威廉希尔app  历史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