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耕籍(藉)礼的特征与功能探析

2013-01-06

(四)北朝的耕籍礼——从少牢祭祀先农到祀以太牢。

北魏实行籍田开始于魏太祖道武帝拓跋罵。“后魏太武帝天兴三年春,始躬耕籍田,祭先农,用羊一。”无论是汉、魏、晋以至南朝政权,祭祀先农都用太牢的礼节,而北魏祭祀先农则只用一羊。“神尊者以马,次以牛,小以羊,皆女巫行事。”[13]这表明北魏的农业经济尚处于从属地位,先农并不完全被尊崇。太武帝后耕籍礼一度中断,直到孝文帝又重新实行耕籍。此后世宗宣武帝、肃宗孝明帝都亲耕籍田[14]。

北朝耕籍礼至北齐有较大变化,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其礼仪有以下几个步骤:[15](1)作祠坛于陌南阡西,设御耕坛于阡东陌北。(2)祭祀先农,司农献种。“每岁正月上辛后吉亥,使公卿以一太牢祠先农神农氏于坛上,无配飨。祭讫,亲耕。先祠,司农进眗悬之种,六宫主之。”(3)耕籍过程。皇帝三推三反,“耕官一品五推五反,二品七推七反,三品九推九反。藉田令帅其属以牛耕,终千亩。”(4)播种完毕后宴飨。“以青箱奉——种,跪呈司农,诣耕所洒之。耰讫,司农省功,奏事毕。皇帝降之便殿,更衣飨宴。”

从《隋书》记载来看,较之北魏,北齐已经以太牢来祭祀先农。按照官员的品级进行耕籍,这是对西周以来天子、诸侯、大夫耕籍礼的变通,也是南朝和北魏所没有的新现象。耕作方式已经明确指出是用牛耕,这表明北朝耕籍礼同南朝已经差别不大,北齐农业的地位正在上升。据正史记载,“(天保二年二月)癸亥,(齐文宣王)亲耕籍田于东郊。”[16]至于北周,孝闵帝、明帝、武帝均亲耕籍田[17]。举行耕籍的时间均在正月亥日,尤其是在北周武帝期间,正史所载的籍田次数就有四次,具体礼仪不详。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耕籍礼的功能

耕籍礼作为一种礼仪,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功能。《礼记•经解》引孔子语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仪的兴废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强弱,耕籍礼的功能在魏晋南北朝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耕劝农,表达对农业的重视。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重农思想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耕籍之礼的实行,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重视。耕籍礼祭祀的对象是先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耕籍之礼的实行时而中断,并且耕籍礼的仪式也不断的变化,但设先农坛,祭祀先农的礼节却一直是耕籍礼的核心要素。曹魏耕籍虽仪节不详,但“魏氏三祖皆亲耕籍,此则先农无废享也。”[18]通过耕籍劝农是实行耕籍礼的重要目的,诚如晋武帝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农”。东晋草创时,农桑弛废,熊远建议说:“立春之日,天子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以劝农功。”[19]《魏书》亦载,“是以古先哲王莫不敬授民时,务农重谷,躬亲千亩,贡赋九州。”[20] 帝王亲耕是重农姿态的显示,耕籍礼往往同亲蚕礼相结合,帝王耕籍,王后亲蚕。耕籍和亲蚕之礼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经济特征。北魏宣武帝诏曰:“民本农桑,国重蚕籍,粢盛所凭,冕织攸寄。”[21]耕籍礼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在礼仪上的体现。

(二)重视宗庙祭祀,弘扬孝道,教育后代和百姓。

由于籍田上的农产品重要供祭祀之用,通过耕籍之礼的实行,统治者意在表达对宗庙的重视,对祖先孝道的弘扬。西晋车骑司马傅咸表曰:“天子尊事郊庙,故冕而躬耕。躬耕也者,所以重孝享之粢盛。”[22]此外,耕籍礼也具有其它教化的作用。宋武帝“微时躬耕于丹徒,及受命,耨耜之具颇有存者,皆命藏之,以留于后。”宋文帝从中受到了教育,他在实行耕籍前下诏说:“今修千亩之制,当与群公卿士,躬稼穑之艰难,以帅先天下。”[23]

躬耕不仅使皇帝了解到稼穑的艰难,更加爱惜民力。从更宽广的角度来看,躬耕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一些士大夫的躬耕体现了孝敬父母、和睦乡邻、自食其力、澹泊明志等优良的品质。躬耕和读书相结合,代表着勤劳务实、自强上进的优良品德,因而也受到统治者的认同。此类例子较多,如诸葛亮在出仕前“躬耕陇亩”、“澹泊明志”,为后人乐道。晋代的魏咏之“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24]北周薛羛“羛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25]帝王的亲耕,就是对这种优良品质的肯定,有利于社会的教化。

(三)耕籍礼的政治目的——树立权威、强化等级、割据称雄。

通过耕籍可以树立天子的威严,耕籍礼是很隆重的礼仪,参与的人数众多,包括皇帝、公卿、大臣以及大司农、籍田令等同农业有关的官吏。同时还有众多要把田地耕完的庶人以及大量的围观群众。人数多,其影响就大。另外,耕籍仪式复杂,持续时间长,往往从耕籍前一年的腊月就开始卜日期,到立春前九日,耕籍礼才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在皇帝去往籍田的路上,车马随从浩浩荡荡,皇帝的威严尽显。在具体实行耕籍时,皇帝三推、公五推、卿等九推,北齐则是一品五推五反,二品七推七反,三品九推九反,耕籍的先后和次数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本身就是一种等级制度。通过这种耕籍礼,在树立帝王的权威的同时强化了等级制度。

社稷是王权的象征,籍田是帝王的专有土地,所产主要供宗庙祭祀,同样是王权的象征。从西周开始,只有天子或者诸侯才有资格主持耕籍礼。当一些割据政权的首领也实行耕籍礼的时候,耕籍礼就具有了割据称雄,展示政治野心和正统地位的政治功能。如初平元年辽东的公孙度实行的籍田,所采用的是诸侯之礼,显示了割据辽东的野心。曹操在建安十九年和二十一年两次举行耕籍礼[26],不知是以诸侯的礼仪还是帝王的礼仪。其意图除了劝农力耕外,也是政治野心的展示。其后不久,曹丕正式篡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汉族政权,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首领如十六国的前凉张骏、后赵石勒石虎父子、前燕慕容?、前秦苻坚等都举行过耕籍礼[27]。它们这样做也具有割据一方,宣告政权合法的目的。北周的孝闵帝甚至把神农氏定为祖先,他在诏书中说:“予本自神农,其于二丘,宜作厥主。”[28]也体现了对正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