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徐州文庙整体复原初探

2013-01-04

2. 2文庙整体复原的可行性

2. 2. 1文庙的主体建筑仍存虽然徐州文庙的绝大部分建筑在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战火及世事沧桑后荡然无存,成为历史遗憾.但所幸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门保留了下来,为徐州现存规格最高、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建筑.1989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拨款对其保留建筑进行了修复,修复后的徐州文庙融北雄南秀的建筑风格为一体,堪称徐州建筑史上的典范.这就为文庙的整体复原奠定了基础—无论从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建筑风格、建筑尺度、建筑细部等方面,都给出了复原的依据.

2.2.2文庙复原所需用地具有可解决的条件文庙作为与府衙密切相关的建筑,通常其选址均位于府城内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对文庙的保护与复原工作应当就地进行.对其所需2万 “用地,笔者认为是有条件就地解决的.因为:(1)文庙周边一带文化遗产较密集,且河清路现已成为徐州市中心比较繁华的商业街道,徐州市第二中学在此,既不能推动古城风貌区的保护工作,也不能充分发挥该路段土地的级差效益.同时,二中门前的道路已难以承受由于上学放学所带来的瞬间交通高峰.因此应将二中迁至他处,将河清路定位为徐州体现古城风貌的文化商业特色街道.(2)现徐州市政工程总公司与色织厂所处的民主北路黄河故道之畔,随着徐州黄河故道风光带的建设会对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带来相应的用地调整.为充分利用好该地段,应将上述企业迁到黄河故道以北,将二中迁到该用地来.这样,黄河故道之畔将增加一道人文景观,并且二中可与大马路小学、民主路小学形成一个滨河教育产业带,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建设.

2. 2. 3文庙周边文化遗产景观聚集度较高文庙选址所在,历史上就是徐州府治重地,现与之毗邻的彭城路作为徐州古城的中轴线,高等级古建筑聚集度很高,府衙、黄楼、彭祖楼、牌楼、权谨牌坊、鼓楼等,均聚集于此.虽然过去的城市建设造成了对这一带古城风貌的破坏,但仍留下了府衙内的局部建筑(现吴亚鲁革命活动遗址)、黄楼、牌楼、大城门、大成殿等文化遗产,以及古彭广场地下未向市民展示的城下城遗址.应当说,这一带具备了打造徐州古城风貌展示区的先天素质.

2. 2. 4我国其他城市的文庙复原已有可资借鉴的经验2005年,重建中的郑州文庙尚未正式修复、向公众开放时,美国文化部门组织的代表团便提出要观摩文庙,从而成为郑州文庙开放前的第一批游客.建成后,该文庙先后举办了孔子祭祀大典、国学教育论坛等活动,成为郑州重要的文化场所.2002年,台湾澎湖县的百年孔庙完成重建工程,新建的孔庙不但弘扬了尊师重道的传统,也成为民众休闲游憩的场所,停办了10年的祭孔大典也将恢复.2005年,四川间中市计划斥巨资数百万元恢复重建清代文庙,该市文庙现存清代所建大殿和照壁位于间中市看守所内,规划将看守所迁出,恢复原有格局,使之成为继承传统国学、弘扬孔子文化的重要景点.昆明市则制定了文庙重建规划,专家呼吁保持文庙原有风貌,政府主张文庙要反映庙学文化.

3文庙整体复原的原则与思路

(1)整体性.整体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文庙自身格局的完整性.不同于西方古代建筑注重建筑单体的表现性,中国古代建筑更加侧重于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的表达,通过完整的空间序列与建筑组合,表达出建筑所包含的哲学内涵,如儒家的礼制文化等.尤其是文庙这样的建筑群,其每一座单体建筑所承载的功能以及单体与空间组合的严谨秩序,都极其典型地体现了其作为“礼之器也”的功能.因此,文庙的复原必须体现自身格局的完整性.二是文庙周边环境的完整性.其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与环境共生的要求.中国古代建筑除了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以外,还鲜明地体现着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徐州文庙选址来说,讲究的是“云山寺前、汁河绕后,袭微铺丽,群山映翠,环水为清,诚形胜之要区”犷其次是遗产保护的要求.通常而言,无论是对文化景观还是自然景观的保护,都应当在被保护对象的周围划出一定的控制地带,重要的保护对象还要在控制地带周围设置协调地带,以与被保护对象在视觉上、功能上、或生态上等方面协调共生.因此,从理想的层面来说,除了将文庙整体复原,还应当最大程度地将其周边环境恢复到上述情景,至少应将文庙周围的建筑高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使文庙与周围形胜之间保持连续贯通的整体大气象.但是,以目前徐州城市建设情况而言,要达到理想境界在现阶段是不太可能的.一种现实有效的做法是,在文庙周围建起相当尺度的林带以及一些仿古风格的建筑,以使文庙与周边钢筋混凝土建筑之间在视觉上有所缓冲,以保护其庄严肃穆的氛围.

(2)原真性.徐州文庙整体复原的原真性内容至少应包括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的原真性,也就是文物修复工作常说的、必须要遵循的“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