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探讨忽必烈及其祖孙三代的宗教思想

2012-12-28

  【编者按】: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威廉希尔app 为您提供历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历史学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探讨忽必烈及其祖孙三代的宗教思想

论文关键词:忽必烈;忙哥剌;阿难答;宗教思想

论文摘要:忽必烈以八思巴为国师,对八思巴执弟子礼,以藏传佛教为国教,设立帝师制度,影响了整个元朝;安西王忙哥刺也信仰藏传佛教,受戒于国师叔父槊里吉察揭兀的重臣商挺也来到安西王府,安西王、王妃、世予、公主等都以“师事之”,由商挺提出,安西王出巨资于崆峒山修建宝庆寺;第二代安西王阿难答的思想是多元的,既有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也有伊斯兰文化的影响。

忽必烈(1215-1294 ),是成吉思汗之孙,拖雷的第四子,蒙哥汗的弟弟。1232年,父亲拖雷逝 世,丧父之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早年走向成 熟。他从青年时代就喜欢听别人讲述前代帝王的 经历和业绩,在他的王府中,聚集了一批汉族地主 知识分子,如窦默、姚枢、刘秉忠、史天泽、董文用 等人。这些著名文化人,不但为忽必烈灌输了中 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帮助他了解中原汉地各方面 的情况,而且成了忽必烈的重要幕僚,治理国家的 诸多策略和思路都出自于这个幕僚班子。同时, 在宗教文化选择方面开始接触藏传佛教并形成自 己的宗教思想,对元代及元代以后的藏传佛教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忽必烈接受藏传佛教思想始于驻哗六盘山时期

六盘山是成吉思汗攻灭西夏的前夜选定的行宫。1227年正月,蒙古大军南渡黄河,接连攻占积石、临挑、河州、西宁之后,挥师进人宁夏南部固原。德顺军(今宁夏固原市隆德县)是成吉思汗进人宁夏南部的第一站。闰五月,天已大热,成吉思汗驻夏于六盘山。六盘山行宫的地位,从此奠定,了蒙哥、忽必烈等成吉思汗后人驻军六盘山并消夏的历史格局,也奠定了后来安西王府的历史地位。

蒙元攻灭南宋,经过窝阔台、蒙哥、忽必烈时期的经略,先后发动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前后历时40余年。蒙哥即位后发动了历时7年的第二次蒙宋战争。忽必烈平定吐蕃、亲征大理,是这次战争的第一阶段。

1252年夏,蒙哥汗命其弟忽必烈为统帅,老将速不台之子兀良合台为副统帅,率大军远征大理国(今云南大理)。这是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后,第一次承担如此重大的军事行动。远征大理,从西南包抄夹攻南宋,是成吉思汗既定的战略方针。同时,征服吐蕃也是这次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月,忽必烈在曲先脑儿觑见大汗并受命专征。

因当时南宋没有统一,进兵云南的线路需取道于川藏地区。忽必烈率大军南下,在六盘山行宫驻哗。这期间,他派人到凉州请藏传佛教萨迎派的新教领袖八思巴到六盘山行宫会面,咨询进兵云南时路经藏区的相关事宜。从此开始,由于政治的需要,他们走到了一起,忽必烈最后也成了虔诚的佛教徒,接受了八思巴的喜金刚灌顶,包括他的王妃察必。忽必烈大军进抵六盘山之后,请远在凉州的八思巴到六盘山行宫议事的意义非常重大,显然与征大理国的用兵、线路和粮草供给有关。八思巴应邀随阔端之子蒙哥都前来六盘山行宫与忽必烈会见,忽必烈向八思巴询问有关藏族的历史、宗教方面的问题,之后要求八思巴派人回藏区摊派兵差,征集财物,八思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忽必烈也拒绝了八思巴的请求。这样,双方心里都不高兴。忽必烈的妃子察必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人,她是忽必烈近身的一位重要参谋和助手,忽必烈征大理的过程中,她随侍在军中。此刻,当她看到这种尴尬局面时,马上出来调合,并提出应将八思巴留下来继续问法论道。

忽必烈召见八思巴,主要是为了军事。在与忽必烈的接触过程中,八思巴逐渐揣摸到忽必烈的心事,就是进军大理要通过藏族地区,需要仰仗藏传佛教领袖帮助。当八思巴与忽必烈达成共识后,八思巴通过对西藏宗教知识的灌输,对吐蕃、西夏藏传佛教的影响以及对汉文典籍的了解和深入讲解,对忽必烈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从单纯利用藏传佛教转变到在利用的同时也崇拜西藏佛教。当他们的关系更深一层的时候,王妃察必向八思巴请求传授萨迎派的喜金刚灌顶。“灌顶”,本来是印度古代的一种仪式,国王即位时取四大海之水灌于头顶表示祝福,后来佛教密宗也采用这种仪式。八思巴给王妃察必传授了结缘灌顶。之后,八思巴也为忽必烈传授了萨迎派的喜金刚灌顶,这一年忽必烈38岁。从此,八思巴成了忽必烈宗教方面的老师,被封为国师。1254年,当忽必烈出征大理北返驻$}六盘山时,与八思巴应该还有过会面。

忽必烈的这些重大宗教活动,是在驻蹿六盘山时期完成的。总体上,这些宗教活动与他进军大理的思路是一致的。此外,从宗教意义或宗教政策方面看,忽必烈接受八思巴密宗灌顶一事,对后来元朝的宗教政策和对藏族地区的政策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忽必烈以八思巴为上师,对八思巴执弟子之礼,可以说是后来元朝以藏传佛教(喇嘛教)为国教、设立帝师制度的滥筋,影响了整个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