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宋金丽三国关系与东亚政局 金灭辽后,东亚三国宋、金、高丽再次结成相互制约、相 互影响的三角关系,三国之中任何二国关系的改变都会波 及到第三国,从而影响东亚政治格局的稳定。经过多番较 量,最终由金主导的东亚政治格局得以确立.
天会三年(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在金兵的攻击 下,宋军节节败退,宋徽宗仓促间禅位给皇太子赵桓,是为 钦宗。钦宗继位后,面对金强大的军事压力,继续推行联和 高丽的对外战略,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七月派侯章、归中 孚等六十多人出使高丽,要求高丽“率励师众,相为表里,以 行天诛”。[7][卷15]而此时的高丽已经决定事金,并遣使上表,在 金盛宋衰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自然不愿再与金为敌,遂以内 外疲弊为由,婉拒宋人夹攻之议。为避免过分刺激宋人,高 丽仍派使节贺钦宗即位,但为宋金战火所阻,留居明州一百 三十日而返.
北宋覆亡之后,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江南建立南宋 政权,与金相峙。而这个偏安一隅的新政权在挟灭辽及北宋 之威的金的凌厉攻势下,生存压力更甚。基于此,南宋朝廷 一方面继续密切宋丽之间的关系以增加自存的筹码;另一 方面,采取各种手段离间金丽关系,使金无法全力南下。南 宋建炎元年(1127年),命胡蠡为国信使出使高丽。接着又派 张诜、柳悦、黄师舜赴高丽,刺探女真情报。次年,宋朝廷派 两浙东路副总管杨应诚持节赴高丽,欲假道高丽至金,以迎 徽、钦二帝。但高丽衡量宋金情势和自身处境,再次婉拒宋 廷的要求。自建炎元年(1127年)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 间,宋朝由中央或地方政府派遣到高丽的使节前后计有五 次。[11][p.275]宋廷如此频繁地遣使高丽,与金对宋保持的强大军 事压力关系密切.
随着金对南宋攻势的加强,南宋政权处境愈益艰难,宋 高宗被迫迁都杭州,甚至一度遣散官吏,逃往海中避难。风雨飘摇之中的南宋政权自顾不暇,自然不会热心与高丽交 聘;再则,杨应诚“假道”之议不成,触怒高宗,加之此时金丽 之间的朝贡关系较为密切,这令宋人顾虑重重,担心金假手 高丽刺探宋朝情报,于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九月辞却高 丽入贡之请,甚至罢高丽国信使地位,复元丰旧议,地位与 夏同。[13][p.95-96]宋丽关系陷入低潮.
宋金之间战局未定,情势不明,也影响着金丽关系,使 金丽关系看似正常却并不融洽。自天会四年(高丽仁宗四 年,1126年)高丽事金开始,金丽之间聘使不绝,但直至天会 七年(高丽仁宗七年,1129年),在金的一再威逼之下,高丽 始向金进誓表。由于事金非出于自愿,高丽民间时有并记 宋、金年号的现象,如《皇甫让配金氏墓志》有“又于癸丑年 拜郡夫人,是时大宋绍兴三年,大金天会十年也”的记载。甚 至有只记宋年号而不载金年号的现象,如《海东福宁公主赠 谥壮简墓志铭》中曰:“岁在癸丑,乃大宋绍兴二年(应为绍 兴三年,1133年)五月庚辰,以疾卒,享年三十有八”。[11][p.274] 高丽人对金的不臣之心,由此可见一斑。再则,金丽关系的 紧张和猜忌并没有因为高丽向金进献誓表而消除。天会九 年(高丽仁宗九年,1131年),金太宗曾率三万大兵到东京, 高丽西北面兵马使马上向其朝廷报告,认为“其意难测”,高 丽仁宗命台省、知制诰等官员上封事,陈述意见。当时,高丽 派至金东京持礼使书状官崔逢深甚至说:“国家与我壮士千 人,则可入金国,虏其主来献”[7][卷16]。次年金朝改南京路都统 司为东南路都统司,治东京,目的就在于震慑、防范高丽.
金对南宋多年的攻掠并没有灭亡南宋,相反却将金拖 入战争的漩涡,在内外交困之下,金熙宗确立了与宋议和的 政策,并最终通过皇统元年(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议 和完成了对宋政策的转变。这样“,整个东亚世界,随着这个 条约的签订而趋稳定”。[11][p.276]高丽见宋金议和,金的东亚盟 主地位已牢不可破,遂于是年“遣礼部侍郎权适、右司谏金 永若如金贺上尊号”。次年,金正式遣使册封高丽仁宗王楷 “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高丽国王”,高丽正式奉行金皇统 年号。[7][卷17]这标志着以高丽对金朝贡为主要内容的金丽宗 藩关系的确立。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1142年)之后,宋 金之间保持了近二十年的和平。高丽与金的往来则更为频 繁,而与宋的官方外交关系则断绝。至正隆六年(绍兴三十 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发六十万大军攻宋时,三国关系 再次发生微妙的变化.
面对号称百万的金兵,宋高宗又开始推行“联夷以制 夷”的自保之策,命宣抚司传檄文于契丹、西夏、高丽、渤海 诸国,谕其出兵,共抗金人。[14][卷193]檄文虽未必传到高丽,但 在一定程度上显露了宋主动联和高丽的意愿。不过,在完颜亮兴兵南侵的同时,金国内部发生军事政变,一部分女真贵 族另立皇帝,金国内呈现二主并立的混乱局面。加之契丹趁 机叛变,金丽之间的通路被阻,两国关系遂转为疏淡。与此 同时,宋丽关系有了新的发展。绍兴三十二年(高丽毅宗十 六年,1162年)高丽通过宋商侯林获知宋在对金战争中告捷 及高宗御制完颜亮书图后,通过纲首徐德荣向宋表明欲遣 使贺恢复疆土之意,但为宋拒绝,高丽试图改善宋丽关系的 努力遂告夭折。不久,形势又发生变化,金世宗为了扭转不 利局面,一面与宋讲和;一面重新恢复与高丽的关系。大定 二年(高丽
毅宗十六年,1162年),金派大府监完颜兴至高丽 告即位,同年十二月,高丽遣金永胤、金淳夫如金贺登极。金 丽关系得以恢复。此时,宋朝内部也有了变化,绍兴三十二 年(1162年)六月,宋孝宗即立,意欲恢复故土。次年,分道出 击金兵,同时谋求联络高丽,派商人徐德荣到高丽,密赐金 银盒二副,盛以沉香,以示拢络优礼之意。第二年,高丽遣赵 冬曦等至宋,以报徐德荣之来也。但宋于符离之战中败北, 对金主和势力大盛,又有反对高丽使节入宋之议,于是停止 高丽使入贡。十一月,宋金隆兴和议完成,随着这一纸盟约 的签订,宋金之间又得以维持六十余年的非战争状态,宋丽 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完全断绝,高丽又与金恢复了正常的 朝贡关系.
通过对南宋、金、高丽三国外交关系的考量,可以得出 以下结论: (一)宋金之间的和、战对东亚政治格局的构建起着主 导作用,并对南宋的高丽政策产生重要影响。每当宋金战事 迭起,出于结盟的需要,宋廷总会积极争取高丽介入宋金战 争,宋丽关系也会一度密切。而一旦宋金和议完成,暂无战 争之忧之时,宋廷多会放弃联丽之举,两国关系亦随之流于 疏远。宋丽之间的关系在宋金之间战与和的演变下摇摆不 定.
(二)实力最弱的高丽在宋金两强夹缝之间求生存,但 也并非碌碌无为,任人宰割,而总能根据宋金关系的演变, 在恰当的时机,以合适的策略最大化地维护自身利益。每当 宋金战争频仍、战局未定之时,高丽总会与宋、金双方同时 保持表面的和好关系,既不过分地疏远金朝,亦不无分寸地 亲近宋而招致战争之祸。而一旦宋金议和完成,局势已定,高丽马上密切与强者的联系,断绝与弱者的官方往来.
(三)东亚军事实力最为强大的金也注意防范宋丽之间 可能出现的联盟,以免遭南北两面夹攻之虞。金每有南下之 意,总会首先解决与高丽的关系,为南下攻宋提供安定的后 方;一旦宋金关系稳定,便全力经略朝鲜半岛。在与高丽交 往中,金经常把对宋战争的战果晓谕高丽,以此威慑、压服 高丽.
简言之,12世纪,女真崛起带动了东亚政局的剧变,东 亚地区各种政治力量不得不重新组合。而新确立的以金为 首的东亚地区格局也在影响和制约着宋丽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皓.松漠纪闻[M].翟立伟标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2]白滨,李锡厚.中国断代史系列———辽金西夏史[M].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3.
[3]脱脱,等.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M].崔文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
[6]阎凤梧,康金声.全辽金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7][朝鲜]郑麟趾.高丽史[M].韩国奎章阁研究院藏本.
[8]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9]陶晋生.女真史论[M].台北:食货出版社,1981.
[10]何适之.论十二世纪初金与高丽的外交[J].江海学刊,1998,(4): 118-125.
[11]黄宽重.南宋史研究集[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12]魏志江.中韩关系史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13]叶梦得.石林燕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更多内容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