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论文 > 人文社科 > 军事

军事论文6000字:国防

编辑:

2016-02-18

正确的国防关键技术选择可以减少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管理和维修的全寿命费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以往国防关键技术选择往往忽视经济因素,片面追求技术的尖端性,造成武器装备研制中技术难度过大,导致不断追加投入,长时间难以有实质性突破,这也是武器装备费用上涨的一个原因。而当前国防关键技术选择更多地从经济可承受性出发,采用效费比高的军民两用技术;重点发展先期技术演示用以减少技术选择的风险;尤其发展一些可降低武器装备的设计制造和全寿命管理费用的技术,如降低制造成本、缩短生产时间的先进制造工艺,另外,利用人工智能、小型传感器和材料项目,开发出视情维护装置,这种装置可监视武器使用期间的磨损、应力及疲劳,并提出维护需求,从而提高武器的安全性和精确地安排维护,减少武器装备的维修管理费用。

3.正确的国防关键技术选择有助于带动民用科技的发展,从而使国家整体科学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

正确的国防关键技术选择具有双重作用,不仅可以牵引武器装备的发展,提高军事实力,而且可以带动民用技术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尤其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军用”与“民用”相互渗透,国防科技的成果既可用于军,亦可用于民。国防关键技术因其固有的领先性,使其处于整个科学技术领域的先导地位,它的发展刺激和带动国家科技整体水平的飞跃。40年代,美国耗资20多亿美元的“曼哈顿工程”,技术外溢民用,促进了核裂变和放射性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美国50年代工业增长的技术基础;60年代,美国又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促进了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勃兴,形成现代新技术产业群体;80年代,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其多数技术转为民用,导致一批新技术群体的崛起。

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引发的深刻变革,使国防关键技术选择的相关因素更为复杂和不确定,从而加大了国防关键技术选择的难度

在国防关键技术选择上,各国普遍采取在科学预测世界军事高技术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根据新的国家安全形势下的军事需求和本国具体情况,遵循国防关键技术选择的共同原则,确定优先发展的国防关键技术。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国防关键技术选择的相关因素增多,不确定性加大。

1.国防关键技术选择依靠军事需求的牵引,而未来军事需求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军事上的需求是国防关键技术选择首先考虑的因素,其判断的正确与否是国防关键技术选择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说,对未来军事需求的正确判断,是建立在对未来战争特点、作战理论、作战对象等相关因素准确预测的基础上,这种预测是依据历史和现实提供的材料与有关事实,按照高技术战争自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和主客观依据。然而,它毕竟是一种未经证实的判断,包含着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准确性,尤其在当今,一场新军事革命正在悄然兴起,军事领域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传统观念正发生变革,未来战场不确定、作战对象不确定、作战理论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军事需求必然表现出极大的易变性,从而加大了选准国防关键技术的难度。

2.国防关键技术选择以科学技术未来发展为导向和依据,而预测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复杂

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国防关键技术的选择。历史上,不少国家在选择关键技术时走了弯路,对科技发展方向的预测需要有极高的洞察力,尤其在科技革命时期,准确预测的意义就更为深远,同时预测难度也相应加大。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让人瞠目,微电子技术的集成度在1962~1977年的15年间提高了1万倍,人们的反应和预测能力已难以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从而造成对科学技术的新变化缺乏足够的灵敏,不能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准确而迅速地做出预测,而对科学技术未来发展预测的失误将导致国防关键技术选择的盲目性。

3.国防关键技术本身是一个技术群体,而群体中的各项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新技术不断涌现且各个领域交叉渗透,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国防关键技术作为优先发展、普遍适用的技术也必然体现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一特点。当今,国防关键技术已不再是一两个单项技术,而是一个群技术。各项关键技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如:空间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微电子、光电子、材料技术等的支持,削弱或舍弃哪一项技术领域都将减慢关键技术发展的整体进程;反之,某一项关键技术领域的新飞跃,又将使交叉领域的总体水平向前推进一步。因此,在进行选择时,应把国防关键技术作为一个系统,既要考虑单个关键技术的功能,又要考虑各项关键技术的相互关系及主次,使其协调发展。

编辑老师在此也特别为朋友们编辑整理了军事论文6000字。更多详情请点击军事

标签:军事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