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高职护理临床课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3-04-15

3.3访谈结果

3.3.1受访学生普遍认为这种工学结合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改革有利于较早地感知护理工作的价值和艰辛,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促进。加深感受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在服务病人的过程中了解病人的需求,学习沟通技巧,学习独立思考,使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这在刚刚进行的2个月毕业实习中得到充分体验,尤其是护生护理操作得到了病人的认可,增强了护生成就感。访谈中不少学生认为综合强化实施中理论教学进度与临床见习科室安排应尽量对应,带教老师要更适度放手,对学生学习小组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也有学生认为开始阶段有些不适应,时间上有些浪费。

3.3.2受访老师都认为这种工学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有助于学生感受护理岗位的职业需求,增加职业认同感,坚定专业思想。对护理操作技能的强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及时将所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既学以致用,又能超越课堂的局限,能较好地提高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从已进行了2个多月的毕业实习带教中明显感到这批早期接触临床综合强化组学生较非强化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表现为护患沟通能力强、基本操作上手快、分析问题有想法、处理事情有主张。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改革目标。当然与临床实际相关性不大的基础理论受到一定冷落,这是否会影响到对基础理论依赖较高的执业护士考试还有待观察。方案实施过程中由于临床工作较忙和衔接上的原因有时会出现管理脱节等问题,学生渴望动手操作和老师重视护理安全发生一些矛盾。

4讨论

4.1循序渐进接触临床能有效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传统医学课程体系的“三段式”教学即基础课程教学、临床课程教学和毕业实习,由于存在基础教学、临床教学和临床实践相互脱节的缺陷,已经逐渐被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所取代。但是在如何实施早期接触临床,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护理教学中把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不少学者都有较为成功的探索。早期接触临床从时间上有从第1学期开始,也有从第2、第3学期开始,从形式上有课间见习、集中见习、模拟病房(病人)见习和全程医院临床教学实践等,但基本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本研究对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临床课教学所采取的工学结合探索,从理论考试成绩和学生和带教老师访谈来看,总体上收效满意。事实上根据教学实际,渐进式地增加临床接触的量,分阶段实施不同的临床项目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如在早期让学生参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社区健康教育,组织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教学中的病例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在学校仿真的模拟病房进行“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课程的多项实验操作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让学生在真正下到医院前已经大量接触到了护理临床,这样为教学改革实施打下了基础。同时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早期接触临床并不是仅仅为了早些学会护理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融汇专业知识,形成职业理念,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工学结合教改的早期,学生们希望老师多放手的要求没有得到带教老师的认可。带教老师们更倾向于先学好专业理论和基础操作再实践护患沟通和相关操作,采用循序渐进的阶梯式临床带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4.2早期感受职场压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护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了解医院新护士招聘考试要求、院校后期工作会议和带教老师的座谈会等有效就业信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突出问题是护患沟通能力差、独立工作能力差、团队协作能力差和综合素质不高。虽然这恰恰是学院式传统教学的软肋,而这种工学结合早期接触临床模式,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临床职场的真实压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对临床专业课的学习上出现了带着书本找病人,翻着病历找书本、问老师的可喜景象。通过网络、图书馆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作业。这在以前的教学中是难以看到的。同时强化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学习沟通技巧和训练健康宣教能力,并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知情和知晓率。

4.3医院氛围潜移默化,知识技能同步强化高职护理教育的目标除了满足就业需求外,还必须与护理职业标准接轨,针对目前应届毕业生能参加护士执业考试的情况,早期接触临床的改革不能削弱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意识地借助临床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动力。实际上医院对护士执业证书的重视,是否持证在聘用和薪酬上的区别,本身就是对这批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改革学生的最大触动。医院护理部组织的护理教学查房、三基考核和技能比赛等使学生感到无形的压力。这是课堂教学怎么强调也达不到的效果。

高职护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初步探索,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革,旨在就业需求导向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优化作有益的尝试。从初步结果来看,效果是肯定的。长远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