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该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对社会和自身的危害将会比那些一无所知的人更大。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针对信息技术这种种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渗透道德规范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遵循信息应用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不进行非法活动,也知道如何防止计算机病毒和其它计算机犯罪活动。
我们应该强调学校的引导和管理。学校应有良好的环境和开放的教育思想。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学校的环境、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对于易受网络上不道德思想干扰的学生,我们应该加以重视,而不是躲避,更不能在教育中进行挖苦,打击其自尊心.应该让他们的思想重新活跃起来,看到自己的优点,教育工作者应该对他们耐心说服,引导他们走出误区。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把“网络道德”“网络法律”教育纳入其范围中,注重大学生对网络上信息的判断选择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自觉抵制诱惑的能力。
(二)大学生必须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信念是人类意识的核心部分,是人们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大学生正处在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可塑性较大.网络文化中健康向上的东西和颓废、消极甚至反动的东西.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并且后者往往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容易使他们成为不健康信息的俘虏。目前,网络文化的主导国家是极少数西方国家,网上运行的信息潜含的往往是西方的意识形态。这其中虽然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也有许多东西不适合我们,甚至是我们要大力禁止的,因此大学生就需要具备坚定的信念,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邓平同志说得好:“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自觉地选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抵制资本主义腐朽、反动的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知识越多说明学习越成功,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加入互联网正是看中了互联网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断、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但是.放任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骋,缺乏正确的指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和虚拟游戏世界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
(四)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其文化身份,文化身份由其民族传统、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等一系列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构成。经历了几千年繁衍而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塑造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之精华越来越具有生命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世界走向和平与美好的未来,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网络文化教育的出现,增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了解,“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但是,在网络环境中,人们接触的多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有可能会导致对民族文化的淡漠.甚至会消解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身份。目前,美国文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后盾,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国渗透,企图使世界开始共享一个“基于西方大众文化教育的共同的大众文化”,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亚欧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扶持本国文化。中国政府也一直在做复兴中华文化、扶持中华文化的工作。因此.在多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当今世界,大学生置身于网络环境中.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与吸收、接纳外来意识形态的关系,促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融合。为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