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现代远程教育对学习者的伦理道德培养

2013-04-15

3.信息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伦理道德发展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终身教育成为时代特征,公民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现代远程教育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对受教育者的道德培养,为此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LibraryAssocia.tion,ALA)在1989年报告中,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个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个人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素养(InformaitoniLteracy),也被翻译为信息文化,但素养与文化意义相差很大。在不同时期信息素养称呼不同,如“媒体素养(MediaiLteracy)”、“电视素养(TViLteracy)”、“计算机素养(ComputeriLtera.)”、“数字素养(DitaJLiteracy)”、“网络素养(IntemetiLteracy)”、“电子素养(E—iLteracy)”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提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是我国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

我国教育部在2004年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初稿)》中,对信息素养的解释是“广义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个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能指信息能力”;并提出:“信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即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信息的觉察、认识和力图加以利用的强烈愿望。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信息道德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它是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信息道德的主要内容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尊重人、关心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信息传递、交流、开发利用等方面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同时实现自我”。

从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将信息伦理纳入重要研究内容,现代远程教育伦理道德是信息伦理道德的一种,也是教育伦理的研究新内容。现代远程教育不同于电视或广播支持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或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教学。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的快捷性、高效性、方便性、广泛性是以往任何教育无法比拟的。

影响我国公民信息素养的因素之一是网络教材以文字为主、教学方式简单搬家。虽然“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也为信息素养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目前中小学校园数字教育信息的内容单一化和泛化,影响和制约着公民信息素养的后天发展。在构建校园数字化环境时,由于受到专业人才缺乏、资源欠缺、网络技术与速度的影响,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各级学校教育中,条条框框上墙进网、政策法规见于红头文件。而视音频信息,尤其是有关情感教育、知识拓展、前沿知识、智力开发等方面的视音频信息很难与师生见面。同时,在E—Learning教育实施中,视音频信息不仅是对文本信息的补充,也不仅是文本对图片或视频信息的说明,在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图形信息和文本信息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这些对推动师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起着制约因素。而公民信息素养的形成又有利于E—Learning的发展和创新,促进网络教育文明的发展。

影响我国公民信息素养的因素之二是公民文化水平低下、信息素养培养不到位。据CNNIC第19次(2006年12月)统计,我国上网人数达到1.37亿,上网费用、计算机、地址、网址等都比2005年有明显的上升⑥。通过网络调查也可以看出,我国公民信息素养普遍偏低,如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较差,信息伦理道德低下,信息法律差,尤其半文盲、文盲及计算机盲是制约公民信息素养普遍提高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影响网络教育的开展,也影响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也指出:“提高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队伍”。既是在高校,大多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院校仅仅是讲授计算机操作方面知识,如编程、应用软件的使用、考级等,而关于计算机能为人做什么和可以为人做什么的学习很少。造成各地学生信息素养偏低的重要因素主要因素虽然不同,但主要是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