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2013-04-12

【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专业发展进程中存在误区与困境,如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片面理解专业发展内涵、专业发展任务繁重、专业发展途径单一等。为此,政府要加大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投入、学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教师要树立远大专业理想。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专业发展进程中存在误区与困境,如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片面理解专业发展内涵、专业发展任务繁重、专业发展途径单一等。为此,政府要加大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投入、学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教师要树立远大专业理想。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应对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过程中诞生的,其根本使命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从1999年到2008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建立了238所本科院校,占我国755所本科院校的31.5%,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座部分,对促进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新建本科院校在师资上普遍存在数量不足、年龄偏轻、质量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此,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是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责任感、胜任感和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一、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种职能,这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丰富性。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包括教师职业的基本活动——教学——知识、能力及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增长,也包括教师在对知识创新、真理发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意识、能力的树立与增强,同时包括教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民众服务的意识与能力的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诚如台湾学者陈碧祥所言“大学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时,经由独立、合作、正式及非正式等进修或研究活动,引导教师自我反省与加深理解,从而增进教学、研究及服务等专业知识与精神”。简单的说,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成长和提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体现的正是教师的专业活动,三者是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关系。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科研的过程以及结果常常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科研使教师能够与自己学术领域的新进展保持一致,从而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教学作为复杂性事件,先天要求教师具有研究的意识与精神,具有主体精神的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做研究的过程。社会服务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社会的过程是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使得教师的知识鲜活而饱满,课堂教学兴致盎然,同时激发起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渴望。“服务是驱动同行评审、共同管理、专业生活和专业发展的发动机。”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一)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亟待提升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人职条件比较严格,专业地位比较巩固,再加上学术生活较为孤陋与闭锁,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导致专业发展意识普遍淡薄,专业发展的敏感性欠缺,主动性不强,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主动筹划与管理。所以不论是在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方面的活动,多是在外界的要求下,为了达到某种规定的标准,而被迫去参与,缺少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这样势必影响专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具体而言,表现在教学上,教师只是满足于知识的单向传递,缺乏对前沿知识的了解、把握与运用,缺少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与爱好的了解,缺少对教学的研究,将教学工作视为简单的搬运工作,其专业性尚不能谈起,专业发展就更谈不上。表现在科研上,教师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术研究与创新的内在动力,只是满足于科研数量的增加,满足于学校等相关部门规定的科研成果数量的完成,在对待研究上,就是通过凑论文、凑课题等方式评聘职称。以这样功利的态度来对待研究,其研究能力的发展便成为了空谈甚至是笑谈。在社会服务方面,由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通常将其视为负担,不愿意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尤其不愿意向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