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转变体育观念
3.2.1转变组织指导观念
3.2.1.1要了解人们对体育的需要
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必须了解各种体育运动的价值、意义等文化信息,知道应当向人们传授什么信息,并且运用有效的手段去实施。一般来说,体育运动有多种价值,体育娱乐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多元、新型的,这就要求体育组织者认真挖掘各种体育活动的文化意义及个体的不同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保持运动项目对人们的吸引力。
3.2.1.2要正确合理地利用经济杠杆和价值规律,逐步培养和完善体育文化市场
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认识体育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已成为实践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把体育推向市场”口号的鼓舞下,有种观念似乎要把我国体育全面推向市场,想用商品流通规律来全面经营和管理体育。笔者认为,体育产品是催人积极向上的精神产品,而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是有区别的。物质产品要全部市场化,而精神产品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部市场化,仍要保持它的公益性和福利性。
3.2.2转变体育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建立正确体育观念的基本点,是决定体育指向的方向、目标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但是体育价值观念的形成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在当前应转变两个观念。
3.2.2.1从强调体育为政治活服务,转向既要服务于政治,也要服务于人的个体需要
长期以来我们都强调体育要为政治服务,并形成了以毛泽东体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追求体育的社会教育功能和政治功利性为价值取向的手段论体育观。在这种价值导向下,中华民族从一个“东亚病夫”的形象,转变为东方巨人的伟态雄姿。我国体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应归功于这种价值观念。
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这种价值导向的弱点也日渐表现出来,它忽视了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需要,忽视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人作为价值选择的被动体,在注重体育政治功利性的同时,忽视了人的个体需要,因此,这种体育观是不全面的。笔者认为,在目前政治、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的价值观念,既要坚持其政治导向,又要坚持体育服务于人,逐渐树立起以“以人为本”的体育观。
下一篇:关于和谐化电子公务模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