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和谐化电子公务模型的构建

2013-04-12

【摘要】:作为电子政务理论发展的新阶段,电子公务理论在基层城市管理中有着强大的指导作用。文章在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以及现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化电子公务模型

论文关键词:和谐化电子公务;eGBCP;电子政务

论文摘要:作为电子政务理论发展的新阶段,电子公务理论在基层城市管理中有着强大的指导作用。文章在对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以及现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谐化电子公务模型——EGB-CP。并以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层部门——街道办事处为例,对Egb-CP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公共事务正以几何级数快速增长。作为行使现代国家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政府,其运行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强烈冲击。特别是在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我国,城市政府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电子公务作为电子政务在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的新形态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公务出现的时代背景,提出基于公共治理的eGBCP和谐化电子公务模型,并通过对eGBCP运用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电子公务理论的实践可行性。

一 电子公务:电子政务新形态

从上个世纪末的办公室自动化到“三金工程”、从“三金工程”到“三网一站四库十二金”,再到现在的规范化发展阶段,我国电子政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点到联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在日臻完善。作为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电子政务已走过了初级发展阶段。在这阶段,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通过把信息化电子技术应用于政府管理过程,大大提高了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效率,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使得政府内部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同时也方便了企业与普通民众,成为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加速器。目前,我国政府网站层级体系构架已基本形成,到2006年底,中国各级政府网站平均拥有率达到85.6%在促进政务信息公开、探索在线服务模式等方面,我国电子政务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所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技术条件、管理理念和法律政策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电子政务的内涵、方式等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因此,一种以公共治理为背景、以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以信息集成为载体的信息化领域——电子公务已经出现。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政务向着公务的转变,管制换位于服务的理念和治理模式,就必然要求原先的电子政务向着电子公务演进,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一)信息化社会呼吁电子公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公民个人拥有充分的技术资源来获得政府不可能控制也不可能审查的大量丰富的信息,从而使公民个人在信息的拥有上并不比政府处于劣势。实际上,大量的似乎无穷尽的信息和新鲜事物的出现就已经使政府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招架、无法应对,更遑论对公民个人的信息获得来源与数量、种类进行控制和审查了。面对纷繁的知识信息,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为了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就必须在国内的治理中寻找合作者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有效管理,而合作者正是掌握着大量信息的企业和公民社会当中的各种组织或个人。而电子公务作为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正好顺应了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于传统电子政务的挑战,以其更有助于政府、企业、公众互动的特质,能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而登上了公共治理的历史舞台。

(二)和谐社会需要电子公务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最重要的特征和最深刻的意义在于它把市场化、工业化与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三类重大的社会转型浓缩在了同一历史时空。可以说,这一转型期是我国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矛盾突显期。这些矛盾就构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音符。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城市的飞速发展与城市管理的严重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具体说来,当前城市管理中的诸多不和谐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以人为本的要求与政府、企业服务意识欠缺的不和谐;二是科学发展的需求与公共资源不共享、公共服务不到位、重复建设不下线之间的不和谐;三是政民、政企沟通理解的需求与信息通道不畅之间的不和谐;四是办事过程简易高效的需求与管理服务不统一、不衔接造成效率低下之间的不和谐。而电子公务的出现最初就是基于解决城市管理中的不和谐问题,重构灵活的城市政府、企业和公民互动模式,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完成城市公共治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