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小班幼儿教师性别认同教育价值理念探析

2013-04-10

【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小班幼儿 性别认同 性别认同教育 性别认同偏差 价值理念

论文摘要: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小班幼儿处于性别认同的形成和模仿学习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西南地区六所幼儿园小班教师的深度访谈,分析和探讨了教师对小班幼儿性别认同的价值理念,以期构建出一种合理有效的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性别认同有两个方面的定义:一个是以性生理为依据,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状态的认识、理解或自我意识;一个是以社会性别为依据,海登认为,性别角色认同意指个人认同他或她自己的性别群体的理想的心理结构,它具体表现在适合个人性别的行为、态度、情感上。其他学者对性别认同也有一些观点,但总体来说,基本都是基于这两个依据来定义的。性别的心理发展是从三岁至成年期间,三岁是儿童性别心理发展的开始。所以三岁是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的开始,也是他们形成正确性别认同的关键时期。相关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树立正确的性别认同是对儿童进行性别教育的重要内容,若引导不良,则可能产生性别识别障碍。因此,在小班开展幼儿性别认同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中,教师作为施教者,在幼儿性别认同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对幼儿性别认同是持怎样的价值理念,采取了怎样的教育方式呢?笔者尝试用教育科学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开放式访谈法,具体采用了个别访谈和小组焦点访谈两种形式。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目的性抽样”是本研究的主要抽样策略,按照研究的目的抽样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由于本研究以西南地区六所幼儿园为例,所以进一步采取了“强度抽样”的具体方式,即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和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所观察和访谈的数所幼儿园进行分析,发现这几所幼儿园或多或少出现过幼儿性别认同偏差现象,教师对此的态度也有一定差别,具有较高的信息密度和强度,教师的性格也比较亲切、友善,能较大程度理解和配合研究者。

(二)收集资料的方式

笔者对重庆和成都6所幼儿园的6位小班幼儿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在具体访谈过程中,笔者采用了个别访谈和小组焦点访谈两种形式,对3位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主要用录音笔记录。对另外3位教师进行了小组焦点访谈,以录音和纸笔记录相结合。访谈教师的具体信息见下表:

三、教师关于小班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价值理念分析

(一)教师对小班幼儿性别认同教育的价值认识

1.小班阶段是幼儿形成性别认同的重要时期

参访教师一致认为小班即3岁左右是幼儿形成其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用A1老师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三岁是个‘坎’。”教学经验较丰富的A3老师也认为从小班开始,幼儿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婴班不行,婴班的分不清楚,到了小班就逐渐分得清楚了。”B1老师认为一般幼儿在小班下学期已能够分清楚男女了:“他们说不出来,但心里面晓得,他们知道女孩要穿裙子,扎辫子,男孩要站着撒尿。”可以说,幼儿在小班阶段逐渐有了初步的性别意识,尽管这种意识可能是肤浅的,但他们对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一点上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2.少数小班幼儿存在着性别认同偏差,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

本文探讨的性别认同偏差,是指幼儿表现出与其性别角色不符的行为,并不是指幼儿出现了性别认同障碍或异常是幼儿在性别认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这类现象,在Al老师班上存在着几例:“我们班的男孩东东,有一次穿裙子来幼儿园,我们问家长怎么回事,家长说东东一直闹着要穿裙子,不给他买就闹,家长实在没办法就给他买了裙子。举举上厕所小便,都要蹲着撒尿,跟他晓男孩子要站着撒尿,他宁愿憋着也不去撒尿,实在憋不住了,才去厕所。”但这类现象在其他老师班上并不多见,只是很个别的现象,A2老师的班上也曾出现过女孩学男孩站着撒尿的现象,A3老师和B2老师在分男女排队的时候会有一两个幼儿站错队。A1老师之外,参加访谈的老师都认为就整体而言,这类现象是很个别的现象。

3.性别认同教育很重要但不必有意识地专门开展

老师们都认为小班幼儿性别认同教育是重要的,但除A1老师之外,其他老师都未有意识地专门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正如A3老师所说:“不是你今天问我,我还没有想过有意识地教他们这些,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又觉得我在让他们分清楚男女,小孩刚上小班的时候,我会一个月不上课,教他们生活行为习惯,讲男孩该干什么女孩该干什么。”B1老师和B2老师也说:“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已经形成一种行为模式了。”这类让幼儿分男女排队或者拿玩具等有助于幼儿形成性别认同的活动很多都不是有意的,更多是为了便利或其他因素,正如B3老师谈到的:“拿杯子的时候,我让小孩分性别去拿,但是这时我们并不是有意识地这样做,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方便才这样的。有时候我会说,第一组的小朋友去拿杯子,有时候就让男小朋友去拿。很多时候我都是无意识地做。”当然,这也跟几位教师班上未出现明显的幼儿性别认同偏差有关,A1老师班上出现性别认同偏差的幼儿较多,同样是分男女拿杯子,A1老师就有意识地分男女去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