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山东省食品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分析

2013-04-09

【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摘要:以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为研究样本,通过抽样进行就业状况跟踪调查与分析,了解了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当年的就业变化状况,特别是其毕业后的动态发展变化。通过对山东省食品产业发展过程分析及与沿海发达省份和发达国家食品产业情况的比较,对山东省及我国食品产业未来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进行预测。

论文关键词:食品专业;就业;社会需求

在连续多年的大学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随着扩招后的大学生逐渐毕业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加之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宏观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更严峻的形势。本文以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为对象,分析了其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状况,以期为山东省及全国未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一、毕业生毕业当年的就业变化状况与分析

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开始陆续建立,至2008届毕业生为止,该专业已培养5000余名学生,80%以上生源为山东省内招生,平均每年招收新生500名左右。据山东省教育厅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该专业的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成为山东省众多专业中的热门专业。

表1是山东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连续6届(2003—2008届)毕业生当年就业从事的工作类别情况,从表1可看出,毕业生当年就业直接从事食品企业管理的百分率(%)最低,而且随着时间发展,这一百分率由2003届的6.50%持续降低到2008届的2.83%;直接从事食品企业销售的百分率逐届增加趋势明显,由2003届的9.51%增加到2008届的l8.89%;直接从事食品企业品控的百分率逐届下降,由2003届的20.94%下降到2008届的10.27%(可能与我国教育部从2002年批准新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有关);直接从事企业研发的百分率先逐届增高到13.15%(2006届)再呈下降趋势;从事食品相关单位的百分率从2004届开始基本呈上升趋势,2008届达到18.97%;从事公务员的百分率逐届下降趋势明显;毕业后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的百分率虽略有浮动,但相对变化不太大;从事其他工作的毕业生由2003届的10.0l%上升到2008届20.11%。上述就业变化状况反映了随着山东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食品产业(不仅仅加工企业)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食品企业管理在企业经营中越来越重要,应该有较大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刚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校所学的管理知识很少,管理经验就更少,因此当年就业直接从事食品企业管理的百分率越来越低,说明目前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食品企业需求。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食品企业经营的重心已由过去的重视生产向生产与销售并重,甚至重视销售方面转移,因此急需既懂专业知识又懂销售策略与技巧的复合人才,毕业生直接从事食品销售的百分率明显增加正反映了这一社会需求。今后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作出及时的改革,增加相应的商业课程体系。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迫使食品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和对人才的需求。现行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说是参照了前苏联或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主要面向生产加工企业输送技术工程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我国当今全面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为适应山东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食品生产(主要指第二产业)密切相关的上游产业(主要指农业原料第一产业)、中游产业(主要指配料和包装设备第二产业)以及下游产业(主要指服务业第三产业如餐饮业、物流业等)迅猛发展,因此食品相关产业单位对毕业生的人才需求,特别是技术管理型、工程管理型或管理销售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从事公务员工作的毕业生百分率逐届下降的原因可能反映社会对公务员需求不足或可能对公务员需求的学历层次大大提高。尽管毕业后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的百分率变化不大,但由于近年国家本科扩招力度几乎翻番,国际间高校学术文化交流频繁,实际上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的绝对人数还是大为增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事其他(非食品)工作的毕业生百分率越来越大,表明了近年来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尽管山东乃至全国社会经济速度持续高位运行(食品工业经济更快),但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未超过扩招的速度;二是,也可能反映出有相当一部分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学非所用,这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有关;三是预示着新兴产业形态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因此今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目前就山东省乃至全国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各高校而言,人才培养方案有相当大的相似性,特色不突出鲜明,与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