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2013-04-09

为此,首先必须为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系内必修课程,如《自然科学基础概论》《科学、技术与社会》《综合理科》等;其次要开设一定数量的系内选修课程,如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领域科学基础知识的课程。以上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聘请理工类院系的教师授课,也可以招聘对学前教育感兴趣的理工类人才,专门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科学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选修其他院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理工类课程,如笔者所在高校,其化学系开设的《绿色环保化学》、物理系开设的《电工基础》、地理系开设的《地球知识概论》、生物系开设的《生物制药》等,都是很好的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均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另外,妻加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生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实验室应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放,以便学生观察、学习;应增加科学学习中演示实验的数量,也可运用多媒体进行;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化工厂、制药厂等地进行参观,并且要注意营造科学教育环境,建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邀请校内外各专业的专家学者开设科普讲座,举办科技节,进行科技竞赛等。总之,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科学教育体系,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二)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启发科学学习兴趣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他们通常是文史类出身,高考时之所以选择文科,有的是因为理科基础薄弱,有的则是对理科知识不感兴趣,再经过专门的文科学习,造成了自然科学认知结构的不良,渐渐失去了科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唤起兴趣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同时,科学学习兴趣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对幼儿来说.科学的启蒙更多的是科学兴趣的培育。一个缺乏科学兴趣的老师怎能唤醒幼儿的科学兴趣呢?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每当我们致力于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最大限度提高意义学习和保持时,我们就深入到了教育过程的核心。”为此,要注意知识学习的基本性与基础性,有效激活学生认知结构的知识生长点,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经验及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方法上,可以实施发现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新形势下幼儿科学教育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出的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教会孩子科学的思维和生活态度,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与探究的态度,面对问题要学会问为什么,并作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力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求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良好的“探究素养”。杜威认为,儿童生来具有四类兴趣或本能:“社会本能”“制作本能”“探究本能”与“艺术性本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科学教育最适合发展儿童的探究本能,教师要为其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这就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能熟练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幼儿教师。

这是摆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学生若是一味地坐在教室里听教师独自科学知识,只是记忆一些僵化的科学现象原理,其学习必然是无意义的学习。因此,应结合科学课程内容实施发现式学习,将自然科学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对既有自然科学知识的讲授、演示或者证明转移到学生对自然科学发现过程的“模拟”。教师在课堂里的任务不再是讲演、演示或证明,而是提出问题,然后充当学生的“助手”,向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各种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服务,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当然,教师同时还应充当“激励者”“引导者”“组织者”等角色,在学生碰到依靠自己力量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或者学生怠慢时给他们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就会形成对探究过程的亲身体验、对探究本质的深刻把握,从而丰富探究素养,形成探究能力。科学知识懂得再多,没有探究品质和能力,作为幼儿教师也是不能胜任幼儿科学教育重任的。

除以上措施外,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还可以考虑招收理工类学生,考入大学后,首先接受一年的综合理科教育,注重科学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以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从第二年开始,再进行教育类及学前教育课程的系统学习。当然也要注意增加理科学生的文史修养。

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就把明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大政方针。幼儿科学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影响幼儿科学教育的主体性因素。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薄弱的现实不容忽视,提升其科学素养也将是一项战略性任务,值得全社会予以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