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3-04-07

【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论文摘要: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心理核心因素,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对于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主要包括职业价值定义、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和维度、职业价值观的特点等方面。当前我国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还存在定义不确定、研究工具单一、对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存在争议、研究群体的分类视阈狭窄等问题。今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将向方法综合化、研究对象更为广泛和交叉研究的方向发展。

职业价值观是职业选择的核心心理因素,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动机具有导向作用,对职业认识、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活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不仅决定了他们的择业行为,而且对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乃至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使教育工作者更加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状况,对于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职业价值观,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才有学者陆续开始研究,90年代开始,国内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总体上可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1.职业价值观定义

国内学者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表述各不相同。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凌文辁等认为,职业观就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也可称为择业观,它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金盛华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这些是当前职业价值观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定义。

2.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和维度

职业价值观并不是单一的结构,它是一个多元结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含许多成分。职业价值观的结构研究是目前此问题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有代表性的研究主要有:(1)方俐诺等人通过对霍兰德的职业兴趣量表进行修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题目进行增删,也将中国人的职业价值观分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六种。(2)舒伯(Super)提出了职业价值观的15个维度,分别是利他主义、美的追求、创造力、智力的刺激、成就感、独立性、威望、管理权利、经济报酬、安全感、工作环境、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生活方式、变异性。(3)凌文辁等1997年从22个职业价值观条目中通过因素分析抽取了三个因素,把职业价值观结构分为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这三个因素与人的四种需要相对应。声望地位因素与尊重需要相对应,保健因素与生理、安全需要相对应。发展因素与自我实现因素相对应。(4)金盛华等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分为目的性价值观和手段性价值观。目的性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动机性标准,包括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手段性价值观是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条件性标准,包括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等六个方面。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研究

国内学者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时,大都结合各自的研究需要和研究角度针对不同时代、不同群体的大学生作了许多比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1986年,詹万生等人对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调查显示,“经济收入高”被排在第四位,而“学习条件好”、“社会地位高”被排在第一、二位,表明80年代的大学生更看重知识追求和职业声望,而经济收入并非职业选择的主要动因。(2)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结果显示,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高达73.3%。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86.4%的人最关心经济收入,70.24%的人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1.39%的人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职业风险: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3)2000年,阴国恩等对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有很大的不同,且与其所在的学校、专业科类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男大学生心目中最理想职业的前三位分别是高级职员、工程师、律师、法官;女大学生最理想职业的前三位分别是律师、法官、高级职员、记者。而且,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收入”、“充分发挥能力”、“自主程度”是大学生择业三条最重要的标准。(4)吴谅谅等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1年的大学生比1996年的大学生更注重经济收入与福利条件,而对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要求则降低了。(5)丁大建、高庆波在“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首选”调查中发现,毕业生中的33.1%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他。同时发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已从“干一行。爱一行”向“爱一行,干一行”转变,在择业中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他们敢于放弃,重新选择。(6)喻永红等2003年利用自编问卷在全国7省市13所高校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年级上,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注重福利待遇,低年级学生较高年级学生更注重社会贡献,这一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现实。对东西部学生的职业动机研究表明,西部学生注重发展前途。在“不同性别职业选择自主性研究”中发现,71.76%的男生在选择职业时倾向自主,且较有自信,而女生的比例只有59.48%,且自信心比男生低,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