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2013-04-03

【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地方高校03—05级三百多名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归纳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趋势,指出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和谐社会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成因,并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全社会的和谐取决于社会中的每个单位细胞的共同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其职业价值观不仅将深刻地影响着其未来的择业行为及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而且将深刻地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研究新时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迁,以便高校采取相应的教育引导措施,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全社会共同的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趋势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趋势

2006年5月,笔者以“当代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态度和期望”为主题对某地方高校大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方便抽样,发放问卷370份,回收问卷37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59份,有效问卷率为97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与八、九十年代相比,处在重大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其职业价值观正在悄然改变。这种变化同过去的职业价值观混杂在一起,既有符合改革潮流和社会需求的良好态势,又有同社会的发展进步方面不相一致之处。但更多的是体现了当代大学生面向时代,注重现实;面向社会,注重自我;面向理想,注重实用的一种崭新的职业价值观。

首先,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趋向多元化。本次调查显示:在求职意向中排在第一位是三资企业( 48. 30% ),其他的依次是科研教育部门( 43. 54 % ),大型国有企业(40. 81 % ),国家机关(37. 41 % ),民营、乡镇个体企业(19. 73 % ) ,军队(10.2% )。这表明国家机关、大型国有企业这些八、九十年代大学生最想去的单位,即所谓的“铁饭碗”,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已不再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门单位,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当前,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看好三资企业与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虽然是近几年才兴起,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正逐步增强,“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方式已被多数大学生所接受,甚至成为他们的人生奋斗目标。调查中还发现,当问及“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外,你最想学习的其他知识是什么”时,实用技能、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以超过半数或接近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被大学生们排在前三位。当问及“你目前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时,67. 84%的学生仍然选择了多掌握实用技术,56. 28%的学生选择努力学习增长才干。这表明了大学生们对现代实用技术的高度重视,也是大学生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整天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这个象牙塔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再囿于书本所提供的理论知识,“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关注社会、关注形势;关注国事、关注天下事。他们一方面为自己的未来储备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给自己“充电”。近年来,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和出国所需要的语言等级考试等让大学生应接不暇。

其次,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日益强烈地体现出通过职业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既强调国家的利益,同时也强调实现自身丰富多彩个性的价值取向。本次调查中,问到你的职业标准是什么?58. 63%的学生选择“施展才华,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为“满足个人文化需求”( 29. 54%),选择“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仅占8. 64%。在问到“你的工作能为社会福利带来看得见的效果”,40. 5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51. 89%的学生认为“一般”。在问到你的理想就业地区是“沿海城市、省会城市”或是“西部地区”时,85. 65%的学生选择前者。这些都表明,在80年代前,大学生们热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急国家所急,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做到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最困难就到哪里去安家的择业价值取向,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已不多见。当代大学生更强调自我价值,重视自我发展,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但不可否认,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仍然保留着传统价值观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在本次调查中,73. 59%的学生认为青年知识分子下基层利大于弊。当问及“你的人党动机是什么”时,“为社会多做贡献”被列在第一位,;当问及“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时,虽然大学生们的回答比较多样化,有伟大发明家爱因斯坦;有中国的伟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有文学理论家鲁迅;有时代楷模洪战辉;还有当代名人余秋雨、白岩松、李敖等;甚至有当红明星、歌星等,不胜枚举,但位居前两位的是周恩来和毛泽东。而周恩来和毛泽东吸引大学生们的地方也正是他们为创立新中国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公无私的人格魅力。

再次,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从“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本次调查中,在问及“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时,49. 20%的学生选择了“经济收人”,其次为“发挥特长”( 39. 55 %),“风险大小”,“权利高低”,“出国机会”则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最后考虑的几个因素。在问及“你对经济报酬的要求”时,61. 68%的学生认为“工作奖金很高”是“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53. 24%的学生认为“只要努力,你的工资会高于其他年龄的人,或升级加工资的可能性比其他工作大得多”是“非常重要、比较重要”的。在“收人高但随时都有可能下岗”与“收人低但绝不会下岗”的两种职业中进行选择时,有78. 61%的学生选择前者。而在1986年,詹万生等人的调查显示,“经济收人高”被大学生们排在第四位,而“学习条件好”,“社会地位高”被排在第一、二位。这表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更注重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既不谈个人现实利益要求,也不以物质或经济标准去判断职业。但在当前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人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高收人或较高收人的职业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主要追求目标。大部分学生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望并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

(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等特征。大学生们想寻找一个好的职业本也无可厚非,但当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时把目光指向大企业、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时,必然产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其是从上世纪末开始的我国高校连年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压力前所未有。据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 71 % 0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而2004年的数字显示,按当年9月份75%的就业率推算,仍有69万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2005年,达到了79万。2006年,达到了91万。而2007年,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进一步增加,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那么,如此严峻的就业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所决定的择业偏好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何重大影响呢?首先,大部分大学生在其职业价值观中所体现出的理想择业地区是大企业、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的偏好,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已经很严重的城乡差距和东、西部的地区差距,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大学生们大量地涌人东部沿海地区,必然使本来发展速度就快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了更多的人力资源支持,对它们的更快速发展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而西部落后地区、小企业和广大农村虽然更需要大学生,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吸引力,很难有大学生“青睐”。而失去了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的支持,西部丰富的资源优势就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农村的教育和经济发展难以尽快实现转变,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还将不断加剧。我们的缩小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乃至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也将难以实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