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浅论现代教育管理中如何开发人,创造人的问题

2013-04-02

【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近年来,不少教育管理中都提出了要“以人为本”,明确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这是将“人”与其他管理要素的管理作用相比较得出的重要结论。“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多元的,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还包括管理的人文环境,就学校而言,“以人为本”涉及到的“人”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有家长、社会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笔者试图从“以人为本”中“人”的发展的角度浅析这一管理理念的目的,即管理要达到开发人、创造人、提高人和完善人。

作为学校领导,不能仅仅要求教师去作贡献,而更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体现生命的价值,使教师有成就感,同时还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理解教师,爱护教师,尽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和创造展示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满足教师被尊重感和归属感等需要。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我是学校的一笔财富,我的价值体现在对学校的贡献度上”,“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人生价值。那么,作为学校领导的你,如何让教师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呢?

一、 管理行为中“权治”到“情治”的转变

以往,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通常侧重于“领导说了算”,校长“唯权至上”,无视教师的感受,工作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不仅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斥退了教师的个性,更大程度上还会摧残人、摧残精神和摧残文化,忽视教育管理的人文因素而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紧张,束缚甚至压抑了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因此,在这里特别强调,管理者要实行“情治”,工作由“强加”变为“委任”,通过调整管理行为,创造一个为促进教师发展服务的教学管理环境,使教师“心服”、“心乐”,让教师群体活得高兴、干得痛快、干出名堂。“情治”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不仅不愿受制于物,而且无法忍受上级的遥控指挥,他们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其次,部分教师往往比学校领导更加专业,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比学校领导掌握得更多,更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再次,教师被学校委以重任的成就感需要,使他们对工作抱有更大的热情。因此,学校领导不应独揽大权,阻碍教师发挥专长,否则不仅会扼杀教师的创意和才能,而且会扼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下放权利并非放任自流,也不是一切决策权都下放。按照决策内容的不同,我们将决策分为:技术决策、管理决策和战略决策。技术决策是关于工作本身的决策(如教学决策);管理决策是确保学校管理顺利运转的决策(如教育奖惩);战略决策是确定学校发展方向的决策(如学校规划)。一般来讲,技术决策下放的程度可以高一些,而管理决策和战略决策下放的程度应该低一些。

二、 管理方式中的“管”到“放”的转变

教育管理理念转变后,我们认为,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而言,好的教学管理不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例如,不少学校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强化了组织管理职能;通过竞争上岗、绩效评估、结构工资等,强化了领导功能;通过量化评价标准,强化了对教师工作行为的监控......这一系列化管理,看似科学,学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了,但真正达到科学化了没有呢,答案就不太满意了,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是被“管”的对象,试想,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不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最为严重),这样教师疲于应付,导致做表面工作,搞形式主义,根本谈不上教师个人工作价值的体现。

这里的“放”,也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有的放矢,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个性专长,留点工作弹性和空间,如,不应强求备课形式的划一;不必苛求课堂结构的完整等,对象有别,要求不同。由于教师具有自主性,他们不愿受制于一些刻板的工作形式,如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并且教师从事的是思维性的工作,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制定弹性工作制,在核心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之外,允许教师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及地点以把个人需要和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降至最小。

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也正为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随时在家与学校联络,并传输信息和数据,学校领导也可借此向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从而避免管理失控现象发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