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络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变化

2013-04-02

第三、网络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深入运用,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特点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不是外在于人思想活动的单纯工具,而是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达”。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软件应用能力和网上操作能力等。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教师工作重点将不再是分发信息,那种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关系。师生角色的转换频繁自然。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让教师的行为呈现了多样性。教师既可在真实的学校中、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网上网下只是空间发生了变化,参与者主体没有变,“网上”和“网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应该以统一的视角考虑各个阶段学习辅导策略。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软件应用能力和网上操作能力等。 目前,将研究型课程列入中学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研究性学习课程渊源于现代课程论。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网络的发展涉及了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教育作为一个子系统也受到了很多影响。

教育的改革最先应该从教师队伍建设上开始。教师是一个有着较高学历和知识素养的群体。从总体来说,他们爱学习、善于理解和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爱学生,真心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高兴;爱面子,很自信,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要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通过搭建舞台,让教师走到舞台的中央,在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中感悟和体验,进而信服并真正愿意去接受研究性学习。为此,学校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搭建舞台各种条件、把教师推进课程实施的舞台中心上。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新型的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获得的。”这就是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位置,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己不是讲台上的指挥者,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紧张学习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师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自己应处的位置,才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学过程中教师扮演角色的转变

体现专题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的内容由师生共同构建;重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等等,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先行学校的实践经

验也表明了这一点。

首先,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即使是很差的老师,借助着他所拥有的知识,他在学生面前依然也是权威,居高临下,一切由他说了算。但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希望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也是他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比如,一个学生小组研究“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他们根据生物学及化学中的理论请教生物老师,而老师也只是大体知道,而不能拿出具体的证据,不知如何解释回答,因为这是一个课本上从来没有讲到、他本人也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的问题。类似的例子还很多。由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学、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忐忑不安”的感觉。教师的这种感觉,首先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但在这门课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因为这时教师不再是权威,教师的话不一定具有说服力,教师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商有关问题”。确实,在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的互换日趋频繁。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谁就获得发言的主动权。教师失去了以往的优越感,他们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由“我说你听”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我们倡导了几十年的新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至此才有了基础和可能。

其次,这种变化让老师真正开始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很多老师谈到,过去自己也比较注意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和考试有关的东西,除此以外极少关心。而且,由于基础教育段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稳定,一般任教五年以后,在自我学习方面的压力就不会很大。但进入研究性学习以后,指导学生学习时的力不从心、无能为力,让教师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对本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漠视等问题,从而产生了继续学习、完善自我的强烈愿望。随着知识的更新和教育的改革,毕业后的大学生,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研究性学习开设过程中,教师因此获得多少新知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激发起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因为这是未来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的品质和素养。

第三、网络应用进一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与实现。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断深入运用,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特点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不是外在于人思想活动的单纯工具,而是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达”。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软件应用能力和网上操作能力等。教育信息化、信息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信息资源获取机会的均等使得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教师工作重点将不再是分发信息,那种教师“对”学生的师生关系将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甚至可能是“伙伴——伙伴”的关系。师生角色的转换频繁自然。虚实不同的活动空间,让教师的行为呈现了多样性。教师既可在真实的学校中、也可在虚拟的网络中体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网上网下只是空间发生了变化,参与者主体没有变,“网上”和“网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于网络应用的研究性学习,应该以统一的视角考虑各个阶段学习辅导策略。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软件应用能力和网上操作能力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