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活动类课程的管理与指导

2013-04-02

【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开设活动类课程,是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之一,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也是 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为了配合我省中小学今年秋季活动类课程的普遍开设, 使读者能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活动课开设的意义,正确分析、解决活动课开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本刊 特发表国家教委陈纲同志撰写的这篇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已将课程分为两大类,即: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活动类课程,是指在 学科类课程以外,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由学校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点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它包括:晨会,校、班、团 、队会,科技文体,社会实践等活动。开设活动类课程,是新的课程计划的特点之一,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 实践,是更新课程观念、转变教育思想的鲜明体现,是我国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

一、目前活动类课程开设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于1992年11月16日正式颁布,1993年9月开始实施,至今已两年。活动类课程在 全国中小学开设情况如何?根据对部分省、市进行调研的情况表明,此课程的设置与发展在全国呈现不平衡状 态。从内容和形式上看,一些传统项目如晨会,校、班、团、队会等还能继承和保持原有传统,开设普遍较好 。而在科技文体、社会实践等项目上就起步较慢,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好。从行政领导方面来看,有的省、市 比较重视,普遍开设了活动课,如上海、天津、吉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京市玄武区、四川省温江县、湖南 省岳阳市等,他们自编了活动课纲要和辅导材料,对活动课的开展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有一定 实效。但是,有的地区活动类课程没有开展或开展得不好。

综合各地情况来看,活动类课程的开设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缺少一个全国性的活动类课程指导纲要,因之各地开设活动课无章可循。有些地区虽然制订了自己的纲 要(有的是分科纲要),但很不规范,要求也不一致。

2.活动课内容安排不一致,各有侧重,主要有以下几类:

——学科活动课。如语文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外语活动课、物理活动课等。这种形式,很容易把活动课 变为学科类课程的附属品,成为学科课的延续,甚至当做了补习课或辅导课。

——分科活动课。即把活动课的内容按科技、文艺、体育、思想教育、社会活动等项目分类安排。这是目 前各地采用较多的一种。

——综合活动课。即在一种活动中,寓思想、科技、艺术、体育于一体,互相渗透,综合进行,是一种理 想型的活动课形式。这一类多在师资水平较高的地区或学校采用。

3.活动课的课时安排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无故侵占。

4.活动课缺乏教材或辅导资料,在师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学校,授课随意性很大,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与 效果。

5.有的学校,把活动课混同于课外活动或校外活动,忽视了活动课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削弱了它的独特教 育功能。

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课程观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转变,对开设活动类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到 位,对中小学开设活动类课程没有很好的研究和安排。

第二,活动类课程是新课程,除借助原有课外活动的一些模式和经验外,没有任何可借鉴、可依据的东西 ,一切要从头开始,比较困难。

第三,办学条件较差,经费不足,场地不够,师资水平有限,从而也制约了活动类课程的开设。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加强对活动类课程的管理与指导,使之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二、全面开设活动类课程的条件已初步具备

1.基础教育的大好形势为活动类课程的全面开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 放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2月 ,党中央、国务院制订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了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导方 针和重大政策措施。1994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指明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 和教育事业发展的任务及措施,尤其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两基”“两全”的奋斗目标。1995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正式颁布,这对全面实现“依法治教”,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 事业健康发展,巩固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引导和保障教育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具有重大意义。这样的大好形势 ,为开设活动类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教育环境,使我们对开设好活动类课程增添了信心。

2.教育方针的确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更新课程观念,转变教育思想,端正开设活动类课程的指导思想。 《教育法》制定了新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 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遵照这一方针,进行现代课程改革,从而改 变了过去单一的学科类课程为主的课程结构模式,设立了活动类课程。这是进行现代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是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教育方针的确立,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开设活动类课 程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3.新工时制的实施,为开设活动类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创造了有利条件。活动类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具有 开放性和灵活性,它的活动范围很广,不局限在课堂,而是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资源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教学内容方面,要在保持活动课教学内容相对稳定的同时,随 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这样,就必然需要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新工时 制的实施,课时减少了,学生课余时间增加了,因而,给设置活动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我们要在保证学生 充分休息的前提下,组织和开展必要的活动,尤其是外出参观等社会活动,从而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丰富活 动课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