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质疑*想象*创造

2013-04-01

【摘要】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教师应把创新教育的思想衍化为自觉的课堂教学行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单向式交流为多向式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质疑 想象 创造

21 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策略之一:鼓励质疑问难。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纪中尤为重要。”而在传统教学中,习惯于教者设疑,学生解疑。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习惯于坐等答案。久之,则形成思维惰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己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

1、 读题激疑。

课题是教材资源之一,经常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便于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良好习惯,弄清题目与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阅读理解和作文构思,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法;同时,可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如在教学《密林怪客》一课时,先请学生读题,再请他们谈谈读题后产生的疑问:怪客是谁?主人又是谁?怪客“怪”在哪里?怪客是怎样做客的?主人又是怎样招待“客人”的?……教师把问题在大屏幕上一一放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究欲望,学生有了解疑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学习、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2、 读文激疑。

课文是学生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重要凭借。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朗读实践,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学生有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学习《伞花》一文时,学生也提出了疑问:文中为什么说“迎接她们的是一朵朵鲜花”,而不用“伞花”呢?这本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既然他们主动提了出来,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讨论起“伞花”和“鲜花”的不同之处了。有的说:伞花是指撑开的雨伞,而“鲜花”则是指小朋友们,雨伞是不会迎接老师的,只有小朋友才可以说“迎接”。也有的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文中……课堂上热闹得像炸开了锅,而学生的思维也在此刻一泻千里……

3、 学后激疑。

学生随着对课文的熟悉、理解的加深,思维的发展,而发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疑问,迸出创新的火花。在学习一文结束时,教师让学生谈谈新的发现、新的问题,同样能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四册《下雨》一文结束时,一学生站起来说:“小宝为什么不先送同学到家里,再自己戴着伞回家,而要淋雨呢,这样会生病的。”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时,我适时点拨:“那么,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另一生说:“可能小宝和同学不同路。”又一生说:“那小宝也可以找个同路的同学一起拼伞回家。”……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想个合适的办法,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健康教育。学生有了这次学习的经验,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更加积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在本册后面一课《伞花》一文学习快结束时,学生也提出了疑问:来送伞的同学们为什么不带两把伞呢?老师已经工作了一天,很累了,如果他们带两把伞就不用老师送了。言谈中流露出对老师深挚的爱,看来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抓住关键处来深思,如可能当时学生一心想着老师,忘了自己。即使学生带了两把伞,老师也不会放心让学生一个人回家。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不断发问,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爱的火花!

策略之二:激励大胆想象。

一位归国留学者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10 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 10 个人或许能讲出 20 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但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往往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如何激活学生的想象呢?

1、 续编故事。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如教《公鸡的脸红了》一课结尾时,教师请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说说当时公鸡会怎样想?以后又会怎样做?学生思维之门被打开了,有的说:我以前这样对待邻居们,如今它们竟对我“以冤报德”,它们真是太好了!我要向它们学习。也有的说:以后,公鸡成了乐于助人的“活雷锋”了,别人一遇到困难,它就主动去帮助……众说纷纭,异彩纷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