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现代教学设计是新课程的要求

2013-03-28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论文网为您提供教育学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我为师亦有十几载,可心灵未有过近一、二年来的震撼:看看我们学生的学习,瞧瞧我们老师的教学,再体味我们师生关系,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身也感到了新的压力和动力。这皆因新的课程标准及其倡导下的先进理念使然。与教、学相关的教师备课也发生了自发性的一些可喜变化。但囿于备课形式、备课要求的滞后和不良制约,相当教学领导观念陈旧及相关检查,我们的备课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传统的备课理念与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严重脱节和不符。作为长期处于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一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办法。实践告诉我,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用现代教学设计取代传统备课。

一、新课程标准的再回顾。

新课程标准和其反映的先进理念,我觉得概括起来讲,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要把握四点。

第一, 要树立新的课程观。

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而现行的课程与教材又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和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新的课程观也就应运而生,它与旧的课程观的最大差别是,旧的课程观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课程结构又过于重视学科本位,学科过多又缺乏整合,教学内容难、繁、偏、旧,缺乏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新的课程观则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和谐并全面的发展。因此,旧、新课程的转变反映了从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变成强调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进而获得知识、技能,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新课程关注:

1、哪些是要让学生获得的终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2、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而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问题;

3、最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要建立新的教材观。

旧的教材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和学生都死抠“教科书”。新教材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科书、媒体,都是保证学生学好的环境。教科书已不是知识点的代名词了,网络系统支撑的庞大知识世界及不断的新发现为学生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知识资源,教科书只不过是诸多媒体中的一个。即过去的“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与此相应的,教材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标,这就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即我们教师要学会编书。另外,除教科书教材,还应包括其他的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图书教材等。

第三、要建立新的教师观。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改变并不断更新;教师的角色即功能也要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教书匠、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是专家型的教师。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处于信息时代的当今社会,全部知识靠老师传授根本不可能,而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开发,获取知识的渠道更趋多元化。教师无疑应在培养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学习的需要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等方面下工夫。(2)、教师应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在学生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设置更高目标并引导学生前进,还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良好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本身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新,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新问题,这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所不能解释和应对的,教师必须通过实践逐步予以解决。这样,新课程设置的目的才能达到,教师也才能在教学发展中发展自己。

第四、要建立新的学生观。

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实施的灵魂就是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挖掘、发展。学生需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也需开展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对话,达到共同探讨、研究的目的,教师无疑是在起疏导作用。

二、传统的教师备课特点及分析

传统的教师备课,是教师所作的课前准备。它一般包括钻研和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准备有关教具和设计板书等。备课分为学期(或学年)备课、单元(或课题)备课和课时备课三种。其中的课时备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案,它在上每节课之前预订,是对每节课的设计,是教师讲课的依据,直接关系到课的质量。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还列有教具、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师备课有如下浅层次的特点:第一,它是教师上课前所作的准备;第二,它包括钻研与组织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学方法和准备教具等一系列环节;第三,传统备课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教案,即备课情况以文字来表达;第四,它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其扩展和发展余地。

传统的教师备课,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它是教师上课的课前准备。无疑,其形式——教案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课前准备情况,记录着教师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这也正是我们学校领导检查老师教案的依据。其用心可谓良苦,但往往问题也就出在这儿。据专家统计,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了其劳动总量的50%,而在这其中,备课又是牵扯他们时间精力最多的一项内容。经我多年的观察也发现,教师的无效劳动大多表现在七个方面:常规项目多,重复工作多,作业批改多,编造材料多,参加会议多,应付检查多,重复培训多。在这“七多”中有“四多”都和教师的教案有关。传统备课的表现形式主要就是教案,在教案上讲究也就多了:对教案的要求是课型齐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时间分配等项目要填写齐全,每节课后要写教后记。最要命的是每个教案要写日期,表示过期作废,年年要从头再来,做重复工作。而领导是“周查月评”。这些材料,做不过来就补,就应付,就抄,就造,教师疲于应付。其危害可想而知。新课程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但不管哪一“观”,都离不开教师埋下头来潜心研究,并不断给自己充电,充实发展自己,否则根本适应不了新课程的要求和新课程实施后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教学新变化。在这样一个新形势下,老师的负担更重,问题无疑会变得更加严重:哪来的时间可供浪费?处在传统观念和新课程理念夹缝中的教师又该如何备课?

问题是谁造成的呢?管理中的因循守旧,不信任教师,将备课理解为写教案固然是一原因;但旧的传统备课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教案”只是浅层次的表面原因,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放在下面与现代教学设计对比起来讲)。这也就构成了现代教学设计要取代传统备课。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 论文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学